之一 … 旅鼠會自殺?
旅鼠是群居北歐、美洲西北部、俄羅斯南部草原的小型鼠,長約7~15 cm ,重量大約30~112 g。牠繁殖速度極快,妊娠期20~22天,終年可生殖,一年能生7~8次,每次可生12子代;小旅鼠出生後14~30天後便可交配,族群數量一年內可增加10倍以上。
之一 … 旅鼠會自殺?
旅鼠是群居北歐、美洲西北部、俄羅斯南部草原的小型鼠,長約7~15 cm ,重量大約30~112 g。牠繁殖速度極快,妊娠期20~22天,終年可生殖,一年能生7~8次,每次可生12子代;小旅鼠出生後14~30天後便可交配,族群數量一年內可增加10倍以上。
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3.0,模型參數達1750億,訓練語料達45兆位元,不僅在大多數傳統自然語言處理功能上,不需微調或額外訓練,就可勝過從頭訓練的客製系統;在其他非傳統的功能如加減算術、文章生成、程式編寫,也有令人背脊發涼的優異表現。GPT 3.0生成的長篇大論,品質之高直逼人類寫手,更如平地雷起、一鳴驚人。
ChatGPT是GPT 3.5再加上針對自然語言問答作監督性訓練而成。比之於前面幾個版本,ChatGPT的最大特色是用戶提示中的用詞無需特意設計、題材可以天南地北,而且回答大都語句通順、內容切題,因而被公認一舉突破聊天機器人數十年來的技術瓶頸。
INK文學生活雜誌231期,以特刊的方式紀念李怡(1936~2022)先生,翻完全冊,更加了解中、港、台的近代史,摘錄二則文字,作為閱讀札記。
李怡,《七十年代》、《九十年代》雜誌創辦人,他曾自嘲的說:「以前台灣戒嚴,所有當局禁止的言論,都跑到香港來發表,我編的報章雜誌很歡迎這些文章。現在,變成香港政府不喜歡的言論,跑到台灣來尋找空間。」
行車途中聽到主持人說今天(2/14)是情人節,送玫瑰花、共進燭光晚餐多麼浪漫啊…說著說著,話題岔到三觀不合、相愛容易相處難…歷經幾度爭吵和解、最後還是含淚分手。結束談話時,主持人以有點激動的口氣說:「前世不欠,今生不見,今生相見,定有虧欠。」
她引用的是弘一法師的名言,但少說了前面兩句:「遇見是因爲有債要還了,離開是因爲還清了。」
退休後體重增加了10幾公斤,腰圍變粗的結果是上班時穿的褲子都不合身,最後是改穿鬆緊帶的長褲,活動起來較舒服。奇怪的是腹部已成BMI=28.5的啤酒肚,臀部卻反其道而行,癟了縮小了,why?
《BBC知識》135期《為什麼腰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粗?》這篇報導,替我解惑。
陳秀丹醫師在大愛〈人文講堂〉的演講:「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聽完後心有戚戚,頗為認同﹔摘錄數則她的觀點,讓子孫知道,長輩是如何看待死亡。
一、哲學家H.Thielicke:「不顧一切代價去延長末期病人生命,是一種恐怖的仁慈﹔醫療無止境的延伸,會妨礙有尊嚴的死亡。」醫生為了避免醫療糾紛,往往做了很多無效醫療,但卻造成病人苦、家屬痛、醫療人員無奈、國家財政惡化的四輸現象。醫療的本質是行善,但如果加給病人的是痛苦,此時是行惡,不是行善。
劉禹錫和白居易的晚年,都深受眼疾、腿疾之苦,積極樂觀的劉夢得勸慰消極退縮的白樂天說,人哪有不老的,老也有老的好啊,我們的經歷更豐富了,一輩子見了多少事,看過形形色色的人,自己的人生閱歷也更深更廣,這個過程就好像積水成江河一樣。細細想來,老了也不全是壞事,只要放寬心胸,我們就無牽無掛快樂自在了。不要再說夕陽西下了,她的霞光依然可以映紅半邊天啊!不要看到太陽西落來到桑榆樹之間而感到悲傷失望,君不見滿天的彩霞絢爛無比,雖然是夕陽,可她還能映照出一片彩霞,鋪滿整個天空呢。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這段話可是千古名句,值得細細咀嚼。
週六,天地昏暗,偶而飄起細雨。范仲淹說「日星隱曜,山嶽潛形」的天氣,會讓人「憂讒畏譏,感極而悲」,我待在家裡翻閱近日筆記,並將其彙整成「一機在手,諸多迷惘」一文,內心陰霾也因專注於書寫而轉為「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一、可以隨便按讚嗎?
愛美是人的天性,年輕人拿著智慧型手機拍照,哪個不打開「美肌」功能把自己拍得美美的。但〈聯合文學〉451期有篇文章,把「美肌美顏」與「纏足金蓮」做類比,看完禁不住拍案稱奇、哈哈大笑,讀書之樂樂無窮,其此之謂?
作者說,纏足究竟是荼害女性的社會文化,還是女性心甘情願為了美而自我傷殘,千百年來沒有定論;但用「美肌美顏」程式把自己修飾成完美無瑕,則肯定是一種思想上的「窄化」及「扭曲」。透過美顏相機所拍的容貌是被「數位運算」後的人工美,和纏足所造成的「三寸金蓮」一樣,都是經過重重「包裝」的樣貌,供人檢視。美肌軟體不必藉由實際的「纏腳」,就能制約社會大眾的審美觀,其實是一種畸形的「自我物化」。
天下雜誌 2022/03/09 鄭景雯《龍應台的獨處練習》:
過去,人們會以為「獨處」就是宅在家、深居簡出、隱居、閉關。但網路時代,只要有一支手機,即便是在深山雪地,也可點入社群網站,打開Line和朋友聊天,人際關係其實黏得非常緊密,「身體是單獨,但心靈卻在網路世界裡,那不是獨處。」
二十一世紀世界出了甚麼錯?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瑞薩說,錯在法治與民主願景的缺席。
新詩《台北101》:「我坐上最快速的電梯,卻仍困於塵世。」5F至89F觀景台僅需37秒,離地400多公尺,仍然心繫人間是非、愛恨情仇、名利糾葛。
把這句詩改寫成:「我拿著最新的 iPhone 13,眼球卻緊盯社群媒體」,似乎也一樣能描繪現代科技無法解決多數人心靈的困惑與貧弱。
2021年十一月號《印刻文學生活雜誌》,以臺靜農先生為封面專輯,重塑先生昔日風範,處世待人的風度以及博學善藝,精彩內容看得我欲罷不能。尤其是齊益壽教授寫的〈談臺靜農先生夫子自道的幾副聯文〉更讓我癡迷不已。
作者說:「見一幅字,諦視之後,從其筆墨運行之中,能讀出書寫者的性情意趣與精神面目。字裡的深情,字裡的心事,躍然於字裡行間。臺先生晚年的隸書大字聯文,氣勢磅薄,但筆墨之間,或重或輕,或濃或淡,總帶有一抹沉鬱的色調,去不掉那幾分寂寞的神態。」
沉鬱從何而來?「君看隨陽燕,各有稻粱謀」,當受人仰望的士大夫,舉目所見,盡是馳逐於「口腹自役」之流,道範日遠,能不沉痛,能不孤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