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醫70年,高齡99歲的國寶級中醫師陸志正先生,在《無病到天年》一書中說,長壽的秘訣在於調理「脾胃」,他說:「十分病,三分治,七分養﹔脾胃好,人不老,病不擾。」
人的「天年」一般可達到120歲而不衰,只是現實中很少人能活到「天年」,因為一個人的實際壽命,主要是後天因素決定的,而後天的關鍵在於脾胃,在於飲食有節、生活規律。
中醫講的「脾胃」是指整個消化系統,不是解剖學上的脾和胃。身體出現問題,首先會在胃口上反映出來﹔一旦不舒服,食慾就會下降。「胃口開,吃飯香」,基本上就是疾病痊癒的徵兆。陸醫師打趣的說,準女婿第一次上門,先要考驗的就是飯量,能吃表示沒毛病、能幹活,女兒嫁過去就不會吃苦受累。脾胃健壯,自然營養足、體力好、免疫力強。因此,脾胃是後天之本,是養生的入手之處。
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這話講的既是做學問的道理,也是養生的道理。現代社會各種知識鋪天蓋地而來,學習應有所選擇,不宜盲目追逐無窮無盡的新事物、新概念,那樣只會給你帶來混亂,無法真正的提高自己。
治病也是這樣,現在每年都會出現幾十個新病種,舊的病原體也會發生新變化,但藥品的研發速度,趕不上病毒的變異速度,因此造成「以有限的研發力量,去追逐無限的新疾病」的困境。
怎麼辦呢?只有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讓身體恢復驅邪除病的功能,才是正途。這種方法,既省力,也無副作用,後遺症也少。
《黃帝內經》:「無問其病,以平為期」,以平為期是內經治病的總綱領,平,指的是無太過,也無不及。引起過與不及的原因很多,外有天氣和地理的變化,即風寒暑濕燥熱,內有飲食起居喜怒憂思哀恐。以平作為理想,就得關注人體自身小環境的陰陽平衡,以及這個小環境與自然大環境之間的協調。通過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的調節與平衡,暢通氣機,消除痺阻,才能無災無病的活到天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