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尋章摘句 (19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看完莫言的小說《紅蝗》,心裡有幾點感想︰

一、這八萬多字的中篇讀起來好吃力,不僅因為<食草家族>這本書的版面字小如蟻,還因莫言筆下的句子好多都長如竹竿。描述一個場景或事件,他總用華麗的詞藻堆砌譬喻。或許就如他自己說的︰「當我在寫一篇小說的時候,許多新的構思就像狗一樣在我的身後大聲喊叫。」靈感噴湧,下筆如風,他有若神明附體,自言自語。譬如︰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但很多人參加革命,卻是為了吃飯。

綜觀中國歷史,每一次改朝換代,幾乎都與飢餓有關。老百姓飽不了肚子,只好鋌而走險,革命造反。但在台灣,這個創造經濟奇蹟、民主奇蹟的小島,竟有一批錦衣玉食、吃飽喝足的人,上街抗議爭權益,讓人不得不感慨︰歷史不但會重演,還會突變﹗

李自成佔領北京時,對手下大將劉宗敏說,殺、殺,給老子殺﹗幾十萬農民軍,提著鬼頭刀,戳著斷魂槍,在北京大街小巷遊蕩,看見像個官的、像個讀書人的,就拖出來亂刀砍死。他們吃福王的人肉,喝崇禎的美酒,士氣High得很﹗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莫言,2012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忘不了吃》這篇散文裡寫道︰
春夏秋三季,我們還能搗弄點草木蟲魚來吃,冬天草木凋零,冰凍三尺,地裡有蟲挖不出來,水裡有魚撈不上來,但人的智慧是無窮的,尤其在吃的方面。大家很快便發現上過水的洼地,地面上有一層乾結的青苔,像揭餅一樣一張張揭下來,放在水裡泡一泡,再放到鍋裡烘乾,酥如鍋巴。吃光了青苔,便剝樹皮。剝來樹皮,用斧頭剁碎、砸爛,放在缸裡泡,用棍子拼命攪成糨糊狀,煮一煮就喝。吃樹皮前半部分的工序,和畢昇造紙的過程差不多,但我們造出來的不是紙。從吃的角度來說,榆樹皮是上品,柳樹皮次之,槐樹皮更次之。很快,村裡村外的樹都被剝成裸體,十分可憐的樣子,在寒風中顫抖著。

為什麼要引用這段文字,且聽分解︰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jpg

台北市北投公園被寶可夢玩家擠爆,時代雜誌網站以「寶可夢或可讓我們預見世界末日的景象(Pokémon Go May Have Just Shown Us What the End of the World Looks Like)」為題撰文,指北投的情況讓人聯想到科幻小說中的場景。
報導說︰「這個景象通常只有在馬拉松,甚至逃避外星人入侵或是恐怖攻擊時才可能出現。」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1406.JPG

曾國藩,才智平庸、毫無背景的湘愣子,一生遨遊宦海,沉浮顛沛,最後成為大清砥柱、中興名臣,靠的是甚麼?若木《曾國藩的仕途筆記》一書,爬梳出一些官場求生術︰

一、「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勇於入局,挺身擔當,方可成就一番功業。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1074.JPG

戴上耳罩式耳機,線上看高畫質影片《愛的萬物論》,真是「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史帝芬·霍伯,絕頂聰明(智商160),但肉身卻不受腦袋指揮(肌萎症);感染肺炎,氣切失聲,只能以語音合成機與人溝通…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1139.JPG

《紐約時報雜誌》供稿作家Clive Thompson在其著作《SMARTER THAN YOU THINK》中,對社群網站〔臉書〕這樣描述︰
一、它可以隔空讀取每個人的內心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1093.JPG
                                                          亞洲現代美術館

黎戈在《靜默有時 傾訴有時》一書中這樣說︰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0459.JPG

《攝影達人的思考》這本書,是從1x.com網站上挑選出100幅大師級的作品,予以彙編而成。每張照片的拍攝者,必須詳述拍照前的構思、靈感的來源、拍攝的方法,按快門時對光線、快門、光圈、ISO…的選擇,拍完後用影像軟體做了那些後製,並自評作品好在哪裡。

這本書出版後,榮獲Amazon書店攝影與藝術類排行榜第一名。翻完此書,才知道原來「照片」與「作品」不一樣,在境界上更是天差地別。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311.jpg

老婆看電視劇︰「阿不拉的3個女人」。
我說︰「3個算甚麼,徐志摩35歲搭飛機失事時,就已經有4個女人跟他糾纏不清了。」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3731.JPG

《前塵影事    弘一法師》吳黎明著,讀完此書,得筆記數條︰

李叔同評價自己︰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0113.JPG

近午時分,平鎮地區雷電交加,大雨滂沱,庭院的草皮有一半都泡在水裡。
翻閱吳黎明寫的《前塵影事 弘一法師》,則讓我覺得自己整個人泡在文字裡。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7341014.jpg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8545.JPG

《達賴六世----一代詩僧倉央嘉措》,翻完此書,得數句佛語,摘錄之。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9420.JPG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練習曲---單車環島日誌》片首這句話,相信多數人都耳熟能詳;即使沒看過這部電影,應該也從媒體報導聽聞過。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51575411.jpg

余秋雨《山居筆記》︰「科舉制度從隋唐到宋元明清,實施了一千三百年之久,選拔出十萬名以上的進士,百萬名以上的舉人。」
這批以寫作詩詞文章出人頭地的書生,授官之後便能處理行政、裁斷訴訟?便能調度錢糧、管束賦稅?都明白考場只是官場的附庸,瞭然從此只能做一個馴順的官員不能是剛正的學者?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7917.JPG

寫作是一種表達,一如牙牙學語,都得從模仿開始;閱讀是解碼,更是由模仿到創新的關鍵。「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先人早發現這個作文的訣竅,只可惜受到時代風氣影響,今人總以「看過等於掌握」的心態去搶讀新書,而不願一讀再讀,甚至朗讀、抄寫真正受用的經典,真可說是「拋棄自家無盡藏,沿門托缽效貧兒」了。
有了閱讀的習慣,閱讀的生命自會找到出路,一本接一本讀下去。讀多看多自然就會寫了,所謂「水到渠成」無非就是這麼回事。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SC04565.JPG

春節來臨,很少老年人會感歡欣,怎麼一眨眼一年又過去了,又老了一歲,怎麼人越老,感覺時間過得更快?地球繞著太陽公轉一周,不是同樣365天嗎?一天不是都 24小時嗎?

人年紀越大,會感覺一年比一年短,這是怎麼一回事?如何解釋?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234.JPG 

「一春夢雨常飄瓦,萬古貞魂倚暮霞。昨夜西池涼露滿,獨陪明月看荷花。」

這首詩源自李商隱的《青陵台》及《昨夜》: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jpg

《紅樓夢》不僅是一部描述「青春王國」的愛情故事,也是一群青少年在一個富貴家庭裡,如何活出自我的故事。賈寶玉不喜歡追求權力與財富,也亟欲擺脫父親賈政加諸他身上的禮教,無時無刻都展現出青少年的叛逆。
青少年腦子裡究竟想些甚麼?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腦與意識實驗室」主任謝伯讓分析,青春期的大腦正處於理性與感性區成熟速度不一致的時期,掌管情緒的大腦邊緣系統,功能逐漸強化,但負責控制衝動的前額葉皮質,則要到二十歲才成熟,這樣的不一致,使得青少年比較喜歡冒險,但也比較容易適應環境。《紅樓夢》裡的青少年,喜歡新奇事物帶來的衝動情感、冒險刺激,以及同儕互動。這些行為都有明顯的生理機制,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也正是因此才想擺脫舒適安全的家庭和父母的保護。

賈寶玉和薛寶釵成親,是今世的「金玉良緣」,但寶玉在夢裡想的,卻是與黛玉前世修來的「木石前盟」。這如夢似幻的情境,源自於潛意識。謝伯讓以「情緒抒發與控制理論」解析潛意識:「夢,會把白天沒有徹底抒發的情緒釋放,好讓我們隔天能夠重新出發。」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