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年行已長大,所懷萬端,時有所慮,至通夜不瞑。」志士仁人,進亦憂,退亦憂,會因國事、天下事而整夜難眠;我,升斗小民,常常一覺到天亮,但有時也會因為「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而輾轉反側,擔心生命會「忽焉與草木同朽」。

據估計,人類細胞可以分裂五十次,其相對應之壽命,大概是一百二十歲;但不少親友,年過七十就陸續離世,其理安在?
實踐大學李宗派教授的論文:「老化理論與老人保健」,洋洋灑灑萬餘言,暢談生命隨時間而衰老之原因;謹以主修生物之背景,將各種老化理論,去繁存簡,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Jul 14 Sat 2012 14:47
  • 助念

二哥往生,親友為他念了八小時的阿彌陀佛。心想:助念緣由,究竟為何?看了些書,得到的印象,約略如下:

佛經說人死後四十九天之內,其神識(即中陰身)之去向有三:(一)隨重業去,(二)隨習氣去,(三)隨現念去。
大多數的人在世間,既無重大善、惡業,也無特別偏好習慣,因此命終之時,都是隨他臨終時的「現前一念」而去。但現前一念,飄忽游離,無所適從,念阿彌陀佛,可扭轉亡者的「念頭」,並啟發他、指引他的「現前一念」。念阿彌陀佛,讓亡者不會出現惡念,墜入六道輪迴,更因聽到阿彌陀佛,心生解脫,上升佛國。一念慈善,即生善處,一念邪惡,即生惡處;助念之用,大矣!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7/3二哥走了
抗癌十餘年歷經二次肝腫瘤切除以及數月的標靶藥物治療還是不敵病魔摧殘往生極樂淨土
6/30
,曾往恩主公醫院探視,當時他已因肝昏迷而沉睡;偶而清醒,也只是雙眼微張,呆滯凝視,想開口說話,卻出不了聲。平日論述鞭辟入裏,思辨條理分明的他,今竟至此!生命走到這裡,像是熄了燈的流星,滑落過長空的下坡,乘著夜雨的微涼,奔赴不知名的遠方。我站在病床旁,內心有著無法言喻的難過與沉痛。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蜿蜒的濁水溪 把福爾摩莎
萬年的喜樂與哀愁
沖刷至出海口 堆積成木訥的三角洲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1076  

 
常在
平面媒體看到「華山文創園區」、「松山文創園區這兩個名稱,它們的性質和內涵是甚麼,都不清楚!心想,若科學園區是科技產業的群落,那文創園區呢?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子曰:「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這話的意思是:「活到四五十歲,還沒搞出甚麼功名事業,這輩子大概也差不多了!」

孔老夫子這句話,真是數落了大部分的上班族,你我聽了,除了摸摸鼻子嘆老嗟卑之外,好像也只有認了。

但心理學家Robert Hare & Paul Babiak的研究,卻為中下階層的上班族出口鳥氣。他們發現升遷之所以輪不到你,根本的原因是你缺乏「病態人格」。那些靠著鑽營而一路爬升的人,都是心狠手辣、沒血沒淚;表面上裝得像小綿羊,討人喜歡、人見人愛,但骨子裡卻是陰險毒辣,像條「穿西裝的蛇」(a snake in a suit),並說那些高層是「企業裡的神經病」。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2/6/11深夜,中壢平鎮地區豪雨不歇累積雨量破200年記錄。
6/12
晨起,見屋前老街溪水位暴漲;滾滾濁流,奔騰而下,浩浩湯湯,小溪變大川。
岸邊觀水,目眩神搖;老天發威,蒼生奈何!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14 Thu 2012 11:40
  • 收涎

DSC00969  

「言為心聲,言之不足,則歌詠之;歌詠之不足,則手舞之,足蹈之。」
這句話是說,語言傳達了內心世界的想法;當不同的語調、語氣都不足以表達心聲時,就以歌唱吟詠、手舞足蹈,來強化、來展演內心的喜悅、歡欣與哀傷。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叔同為何以文藝大家馳譽當世卻能悟得「知家性空」而捨藝出家,成為一代宗師?

弘一法師的俗世學生豐子愷<我與弘一法師>一文提到法師出家的因緣時說:「我以為人的生活可以分為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術、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他認為,住在第一層樓的人,講求物質的豐厚、尊榮富貴、孝子賢孫;抱持這種人生觀而滿足的人,在世間佔大多數。而有些人厭煩住第一層,就爬到第二層去玩玩,埋首進入學術、文藝、創作和欣賞,這種人就是所謂的知識份子、學者、藝術家。但有一種人,認為財富子孫都是身外之物,學術、文藝不過是暫時的美景,連自己的身體都是虛幻的存在,他們要追究靈魂的來源、宇宙的本質,他們不甘只在一層樓或二層樓逗留,藝術的最高點與宗教相近,因此弘一法師由藝術昇華到宗教,是必然的事。

追探靈魂的本源,索隱宇宙的本質,在於提起疑情。疑情的產生在於不斷的反問諸己,如:是甚麼因素令人類起了種種煩惱?來果禪師開示錄有言:「世界以身有,身以心有,心以惑有,若要了心、身、世界,根本上首先要了惑;惑能了,心就了;心了,身就了;身了,世界當然會了。」追求了感覺悟的法門,就是弘一法師捨藝出家的原由吧!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0673    

平鎮高中圍牆邊的阿勃勒開滿了一樹的艷黃一串串像葡萄般的垂掛著。雖說數大是美,但她自枝椏舖撒而下恣意綻放的花序,讓我想起詩人羅青說的:「天上的星星為什麼像人群一般的擁擠呢?」
阿勃勒,妳的花怎麼也雜亂的擁擠在枝頭呢?

文章標籤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