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7/21 7:30 pm 桃園中正藝文特區 雲門戶外演出:「如果沒有你」。
6:00 pm 抵達藝文廣場,已是人山人海,萬頭鑽動;發燙的地面,坐滿熱情的觀眾。大家井然有序席地而坐,耐心等待節目開始。心想,「雲門」兩字,果真是金字招牌!
2012/7/21 7:30 pm 桃園中正藝文特區 雲門戶外演出:「如果沒有你」。
6:00 pm 抵達藝文廣場,已是人山人海,萬頭鑽動;發燙的地面,坐滿熱情的觀眾。大家井然有序席地而坐,耐心等待節目開始。心想,「雲門」兩字,果真是金字招牌!
2012/7/3,二哥走了。
抗癌十餘年,歷經二次肝腫瘤切除以及數月的標靶藥物治療,還是不敵病魔摧殘,往生極樂淨土。
6/30,曾往恩主公醫院探視,當時他已因肝昏迷而沉睡;偶而清醒,也只是雙眼微張,呆滯凝視,想開口說話,卻出不了聲。平日論述鞭辟入裏,思辨條理分明的他,今竟至此!生命走到這裡,像是熄了燈的流星,滑落過長空的下坡,乘著夜雨的微涼,奔赴不知名的遠方。我站在病床旁,內心有著無法言喻的難過與沉痛。
「言為心聲,言之不足,則歌詠之;歌詠之不足,則手舞之,足蹈之。」
這句話是說,語言傳達了內心世界的想法;當不同的語調、語氣都不足以表達心聲時,就以歌唱吟詠、手舞足蹈,來強化、來展演內心的喜悅、歡欣與哀傷。
拿起筆卻無法清楚表達內心感受時,就會想:「不知哪所大學有開寫作訓練課程?若有,一定報名參加。」因為從小至今,我,不曾有過一堂寫作課程的啟蒙。聆聽文學教授暢談寫作技巧,敎我怎麼寫篇動人的散文,成了我花甲之年的新夢。
七歲前,沒碰過紙和筆;國小六年,只讀過課本。初中,桃園青年是唯一的課外讀物;高中,才開始讀些教科書之外的書籍。但,高二選了自然組,大學上了理學院,離文學的道路越來越遠。
鄉下孩子,離鄉背井到台北讀明星高中,每次考試都在求「逆轉勝」,課業壓力很大。而師大生物系的同窗,不是建中、北一女,就是竹中、中ㄧ中、南ㄧ中、雄中、雄女…跟他們一起讀書,最大的領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家輕輕鬆鬆就搞懂的東西,自己要啃書啃得半死,最後成績還輸人一大截。這種困心衡慮的日子,只有在日記裡傾訴內心的悲哀。翻開那些強說愁的大大小小本子,發現自己竟是在這種情況下,磨練出寫作的根底。
2012/2/13,情人節前夕,大女兒於桃園聖保祿醫院順利產子。前年生虎兒,今春得龍子,虎兄龍弟,虎躍龍騰;這個家,可熱鬧了。
次日,帶著虎哥探視龍弟,哇!簡直就一模一樣:「新生命,舊版本」啊。
師大生物系60級同學會 (片長19 分32 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25BNnKXNyo
國中教育,五育「病」重。課堂上經常是老師說一句,台下學生說好幾句,尤其是後段班,整節課亂哄哄,50分鐘,有大部份時間在管秩序。
2011/04/07師大生物系60級同學,於闊別40年後,再度相逢。見了面,每個人都有說不完的話。眾聲喧嘩的鳳臨餐廳,情況有點像失控的後段班教室,尤其是輪番上陣,介紹各自近況之時。
一座三合院,就像是一個人的身體,盤坐在大地之上。
這盤坐的身體中,頭肩軀幹為正身,雙手為兩側橫屋,立面的一門二窗,代表口和雙眼,斜屋頂前短後長,是頭部的前額及後腦。
正身包括正身間及客廳,與正身垂直延伸出去的護龍,就是橫屋。
永遠的懷念(片長20分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Phc7gYH1sQ
2011/2/5 大年初三,陽光普照,惠風和暢。勤德軒家族有百餘人,參加在關西鎮新富里44 號舉辦的回娘家春日宴。
千里姻緣一線牽(4分08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zP0FWrRVJE
99/9/19凡那比颱風侵臺,在岡山、橋頭、楠梓、左營等地,六小時之內降下了600~800毫米之超級大雨,第二天各大報都以百年難得一見大水災,來形容水淹南台灣之慘狀。
相信嗎?那天,我,恭逢其盛的在高雄縣橋頭鄉嫁二女兒。
今生緣(片長8分38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qK1Hs5PlE0
人女,人妻,人母,人嬤。女人的一生。
今生緣,用2005年以前拍的幾十張照片,串起18~55歲的時光。
我們這一家(片長4分40秒)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HG2s8jNMnY
母親於1998/12/13辭世,轉眼將24年了。明天是清明節,望著書架上她的遺照,想起了她生前對子女無盡的愛,不勝悵然。
母親養育了12個子女,除了長女於童年病逝外,其餘7男4女,皆身心健康,卓然自立。親朋鄰居常問母親:「生了那麼多,將來怎麼辦啊?」她說:「只要子女聰明能幹,多生幾個沒有關係」。
敬天酬神還老願(片長10分鐘 客語發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6Xh-hmCe6E
平鎮三槐王氏宗祠每年舉辦兩次祭祖大典,亦即春祭與秋祭。2010年3月3日(農曆正月18日),攜帶妻女參與春祭大典。路上宗親絡繹不絕,堂前祭品堆積如山。燃煙縷縷,紙灰飛揚。在先祖及先父母靈位之前,喃喃默禱感恩,期盼先人庇祐闔家平安。
祭祖大典熱鬧冗長,讓我想起2007年10月27日,我和兄弟姊妹為父母及四哥舉行的敬天酬神還老願儀式。回家後,我把當年製作的25分鐘的影片重新剪輯,放到Youtube,轉知子侄,希望他們花個10分鐘,耐心看完全片,體會傳統習俗的時代意義。
我的人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rx7VCcpXXw
出生成長,求學就業,結婚生子,退休告老.....一眨眼六十年,21900個日子過去了. 翻開陳舊的相簿,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照片,用scanner 掃描成電子檔,再以power director剪輯燒錄成短片.我的前半生,轉化成8分鐘的聲光影像與文字旁白. 生命是由無數的瞬間組成,只有少數的瞬間被紀錄下來,將其保存並製作成AVI 檔,用以見證:[生命是一驚 , 然後華髮].
壢中初中部1964畢業班同學會(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sif5uishNo (片長9分鐘)
壢中初中部1964畢業班同學會 (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87k9fEdKDQ (片長8分鐘)
我在部落格寫過「童年憶往」、「高中生活憶往」、「貧農之子上大學」、「教學讀書34年」、「我的故事1~5」等文章,記錄我1949 ~2009年,長達一甲子的悲歡歲月。南勢國小、師大附中、台灣師大、軍中服役、職場生涯,都曾撰文憶往。唯獨1961~1964,就讀壢中初中部那段日子,腦海中近乎空白。每次想寫個短文,緬懷這三年的點點滴滴,結果都徒勞無功,喟然擲筆;因為真的想不起當時的人、事、物,曾在那個時空,交織出怎樣的故事。
2006國小同學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dpMdl9QHUw
每次瀏覽2006、2007同學會的紀實短片,內心都興起「多珍貴啊!六年同窗之誼」的感慨,若把片中40多位同學的近照、現況,與四十幾年前的國小畢業照做連結,會發現生命真是充滿了奇蹟!Everything is possible!另方面,對尚未在影片中出現的同學,內心則充滿著「想見一面」的渴望與懷念!這種思念,隨著年齡增長,動機愈強。
「人生如春華,美好知幾時」;每年一次同學會,讓童年生活軼事再現,進而提醒自己,「相見一回一回老」,「人生幾何,對酒當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