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五十年,回母校台師大重溫舊夢,不知怎的心裡頭有閒逛總統府、台北賓館、西門紅樓、台灣鐵道部園區的感覺。和平東路校區的建築大部份都已改建,只剩校門、第一排大樓、禮堂、舊圖書館的立面保留下來,這些老建物流露著濃濃的日治時期的建築風格。
建築物是凝結時間與空間的藝術,是歷史的表述符號,是人類的文化遺產;台北城歷經清朝、日本、中華民國的治理,蓄積著時光印記的文化形影,台師大老校區亦然,新空間新風景中仍然有著少少的歷史樣貌,留給校友回味訴說。
校訓:誠正勤樸
老蔣的銅像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映著天光雲影的噴水池。
第一排大樓當年1F是行政單位,2F是生物系,3F是國文系。一系一樓層,教學、實驗都在這裡,硬體設施說真的也太簡陋了。
印度紫檀、黃檀仍在,在綠蔭遮掩的老教室修過甚麼課都記不得了。
大一新生須健康檢查,在健康中心服務的表姊跟我說:「你是B肝帶原者。」這輩子從此開始了與Hepatitis Virus糾纏不清的歲月。
教官室,戒嚴時期被叫到這裡肯定沒好事。
棕櫚林的蒲葵依然矗立,行經此處「當心3F老教授的茶水或膿痰從天而降」的傳說,依然低聲迴盪。
溫室不見了,學校官方網頁說,溫室拆除後該地種了些樹,稱之維也納森林。
師大男生藉著送瓜表達追求之意, 舊女生宿舍前的4片西瓜,傳承著台師大特有的校園文化,只是50年前好像沒有西瓜節ㄝ?
父親遠從鄉下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卻只能在禮堂外頭看電視直播,往事歷歷如繪,而他已往生29年了,思之悽哽。
驪歌聲起,阿勃勒一樹艷黃,一盞盞、一串串的掛在頭頂。今我來思,終於明白,成人以後的歲月,我們總是與人告別,與情離散。
記憶容易受到扭曲,隨著時間越久或提及的次數越多,記憶就越有可能改變。因為每次的回想,都會添加虛構或重新編寫。所以儘管是同學,你我記得的, 或許不盡相同。
瀏覽更多照片:台師大校園 http://pietree0330.pixnet.net/album/set/18975455
註: 西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