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皮膚表面、口鼻腔、生殖道和消化管裏,共有十兆細菌,約是人體細胞的十倍,沒有這些細菌,人類將無法存活。
十九世紀中葉的細菌病原說,開啟了現代醫學革命,人類開始製造抗生素,成了熱衷消滅細菌的世代。
然而人類基因組定序計畫的完成,讓科學家意外發現,人類的基因數量,根本不足以使人體正常運作。由人類基因組定序得知,人體有兩萬到兩萬五個基因,和線蟲有兩萬個基因差不多。科學家原先預估人類應該有超過十萬個基因,這不足的基因到底哪兒去了?此時,科學家開始把目光轉移到多年來飽受忽視,甚至慘遭追殺的細菌身上---天啊,原來這些微小的細菌,竟握有人類消失的基因資訊!現在它們被稱為人體「微生物群系」,或者「第二套基因組」。
科學家開始明白,由那十兆個細菌及其它微生物細胞的遺傳物質編碼的蛋白質數量,比人類細胞多出三百六十倍。人類的身體就如一部光鮮亮麗的電腦,需要特定的軟體程式才能正常運作,而各式各樣的人體微生物群系,就是應用程式。
科學家正在研究用特定益菌菌株,來取代人體損失的細菌,譬如每當我們服用一劑抗生素,或許就會搭配另一劑「藥物」,來重建被抗生素殺死的體內好菌群系。
不久的將來,父母親在叮嚀孩子「多吃青菜」時,還可能會加上一句:「要記得吃細菌哦。」
摘錄自讀者文摘 2014年 三月號
延伸閱讀: 與細菌共享人生 http://pietree0330.pixnet.net/blog/post/38741529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