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jpg

農曆年連假前兩天,我到學校圖書館借了十本雜誌回家,《印刻文學》、《聯合文學》、《科學人》、《BBC知識》、《讀者文摘》、《天下》新館員好奇的問我,「這些都是你一個人在看?你是教哪一學科的?

教哪一學科,說來真的話長。我師大生物系同學,畢業後分發到國中,有人教理化、有人教數學、更誇張的是有人在偏鄉教英語,自己算是正常的,規規矩矩的教了十幾年高中生物,後來因為課程標準變更,高一生物從上、下學期每週三節縮減為一學期每週兩節,為了不影響教師員額編制,我被迫回母校進修地球科學20學分,從此上學期教生物、下學期教地科。自然科學有物理、化學、生物、地科四學門,我一人要挑起其中二門,當年不知花了多少心血,才讓自己在教地質、海洋、天文、氣象時不心虛。

那位館員或許覺得奇怪,怎麼自然科老師也愛讀文學雜誌,這大概是天性使然吧,詩詞散文小說,就是喜歡,一卷在握愛不釋手。

有位作家說:「小說是一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散文是一些不相干的事;小說是生命,散文是生活。小說是死的蝴蝶標本,鮮艷而悽愴;散文是活的流水,遠兜遠轉依然回到人間。小說華麗蒼涼,機巧世故,一步一步走進沒有光的所在;散文親近貼身,絮語切切,更陷溺更沉迷,對這世界有一種難言的愛慕。」這生動美好的譬喻,詮釋了我翻閱文學雜誌時內心常有的悸動。

背景知識夠了,科學與文學在腦子裡是可以相容的,它們只是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同一主題,譬如,我們說登陸「月球」,卻不說登陸「月亮」,說今晚的「月亮」好美,卻不說今晚的「月球」好美。月球是科學用語,月亮是做為文學的表達。月球所表徵的球體,帶出的是一系列從天文學到地質學的知識,體積、質量、密度、公轉、自轉、引力、潮汐而月亮則是曆法、藝術、文學的核心,處處不是神話便是陰陽五行的文化底蘊。

書是神奇的,一打開你馬上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書也是危險的,因為有些書可能會改變你的人生。感謝昔日同事,允許我每個月借一袋書回家,退休時「晴天出遊雨天讀書」的心願,能夠歡喜的持續兌現。

張愛玲說:「書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點就是讓我近視加深,但還是值得的。」對我而言,何止值得,根本是賺翻!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ietree0330 的頭像
    pietree0330

    手捧流沙 情繫今生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