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發生都是在短短一瞬間,可是在腦海裡留下的畫面卻是永恆。有沒有相機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相機只是輔助,只是筆記本,每張照片都只不過是個索引,幫助以後能順利找到那一頁永恆。微笑往往是一閃而過,可是那張臉、那情境卻是永恆。微笑並不是真正的內容,那張臉和情境才是。
朱自清的《背影》是用文字拍出來最成功的一張照片。每個人讀這篇散文的時候,都會自動在腦海裡建構那個當時只有朱自清看到的畫面。他的文筆就是相機,但是他用筆鋒拍出來的解析度卻是iPhone的50倍,而且永遠不會褪色。大腦儲存畫面的解析度是 589 百萬畫素,沒有科技能夠超越它。
《背影》已經整整一百年了,那張照片仍舊能夠讓所有第一次閱讀的人,自動在腦海裡編造那一頁完美,而且再過一百年也不會改變。」
忘了這段話是從哪裡摘錄到我筆記本的,但用來描述30幾年前拍的那張照片,真的是非常精確。
而會想到那張照片,是日前在富岡鐵道藝術節也拍了類似的畫面,兩相對比,印證了「每張照片都只不過是個索引,幫助以後能順利找到那一頁永恆。微笑往往是一閃而過,可是那張臉、那情境卻是永恆。微笑並不是真正的內容,那張臉和情境才是。」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