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農曆潤四月,今年的中元等同去年的中秋。初秋微涼,正是出遊的好時節。
目前分類: 暢遊台灣 (245)
- Sep 07 Mon 2020 11:20
日日是好日
- Aug 25 Tue 2020 05:35
人情同於懷土
- Jul 27 Mon 2020 10:25
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2019/9/15抱著看看老建築新風貌的心情,在台北西區以徒步的方式,逛了三井倉庫、鐵道部、承恩門、台北郵局、郵政博物館北門分館、撫臺街洋樓、中山堂、西門紅樓共8個景點。當時鐵道部只完成建物整修,後續的景觀工程、室內裝潢、展示空間都尚未完成施作。
得知2020/7/7鐵道部園區對外開放訊息,非常興奮。7/12大早出門,為的就是想參觀園區經典的建物以及精采的常設展、開館展。
- Jun 15 Mon 2020 10:13
中山北路走一回
綠樹成蔭的中山北路,曾是從松山機場到總統府的「迎賓大道」,道路兩旁隱藏許多高級酒店與奢侈品旗艦店,與其它商圈氣質不同,散發著傳統老派世家的低調奢華。
- May 26 Tue 2020 14:56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客家諺語:「瓠仔老,好做杓;菜瓜老,好洗鑊;苦瓜老,綻琢琢;人到老,無落無著。」意思是說,「瓠瓜老了可做杓子舀水;菜瓜老了可當絲瓜布刷鍋子;苦瓜老了又漂亮又好吃;人老了凡事沒著落,不知所措。」因此,人年紀大了,要向上述三種瓜果學習,老了仍有所用,才不會遇事不知如何解決,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古早諺語展現了先民的智慧,流傳至今仍然有其指導價值。但時代變了,幾歲算老,何謂有用,都有商榷餘地。台灣人平均壽命80歲,但不健康的日子長達8.2年;許多老人經常擔憂自己的晚年,終日惶惶不安,卻不知自己錯過了一生中最輕鬆的時光。WHO說60~75歲是初老,75歲以後才是真正的老人,因此,如何聰明慢老,讓健康歲月與壽命等長,才是「有用」老人該努力的方向。
- Apr 23 Thu 2020 20:42
人間重晚晴
- Mar 23 Mon 2020 05:46
參拜藥師佛禪寺
據說日本有座寺院,佈告欄貼了一句話:「除了死之外,其餘都是擦傷。」語雖幽默,但把人生說得太輕鬆了吧。
佛說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離別,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除了死,其它七種苦,都只算擦傷?果真如此,這個世間大概也不用宗教了。
- Feb 16 Sun 2020 11:01
歲有其物 物有其容
- Jan 02 Thu 2020 20:23
竹塹城半日遊
- Dec 05 Thu 2019 17:08
2019郵輪列車環島之旅
- Nov 14 Thu 2019 10:56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蜿蜒曲折的台三線,承載著台灣客家鄉鎮的開發史。
早期客家移民,以人力胼手胝足築壩挖圳,引水灌溉農田,為家族、聚落寫下披荊斬棘的墾荒史,而溝通山林與平原的幽靜小路,至今仍流傳著先民將樟腦、茶葉、稻米運到市場銷售的艱辛故事。
- Oct 13 Sun 2019 14:01
拙筆任逍遙
戴武光的花鳥語彙 http://pietree0330.pixnet.net/album/set/18913895
齋號「養拙盧主人」的戴武光,以「拙」含攝一切。「藏巧於拙、喻清於濁」是他韜光養晦的處世哲學,而「拙於用大」的寓言則是其水墨創作的心境寫照。
- Oct 08 Tue 2019 16:38
漫遊舊山線鐵道
舊山線鐵道,從勝興車站→龍騰斷橋→6號隧道北口,全長約6公里,全線擁有台灣鐵道最大坡度、最大彎道、最長花樑鋼橋、最長隧道群等經典之作;民國89年舊山線停駛之後,可惜了沿線的鐵道技術、自然風韻與文化景觀。
107/8/9「舊山線鐵道自行車」開始營運,官方網站說,搭乘Rail Bike可以欣賞下列風光︰
- Sep 30 Mon 2019 16:22
2019桃園農業博覽會
- Sep 15 Sun 2019 15:31
台北城西區古蹟巡禮
計步器 App顯示,我今天走了 6.3公里、9895步、150分鐘,行程是︰台北車站→台北行旅廣場→三井倉庫→鐵道部→北門→台北郵局→郵政博物館北門分館→撫臺街洋樓→中山堂→西門紅樓。
- Sep 13 Fri 2019 21:56
2019桃園地景藝術節
今年桃園地景藝術節在八德區舉辦,以閒置多時的「保一總隊大湳舊營區」為核心展區。
- Sep 09 Mon 2019 15:23
大樂之野慶中秋
大樂之野慶中秋(片長1分20秒) https://youtu.be/9IETmscT88c
數十棵落羽松環繞著一湖秋水,湖水裡浮雲來來去去,成群錦鯉追逐嬉遊。青石鋪成的步道,穿越剛冒出新芽的翠綠草皮,直抵羽葉成蔭的小徑。2019/9/7我們這一家,在這清幽的「大樂之野」歡聚,慶祝即將到來的中秋佳節。
- Sep 05 Thu 2019 14:59
坐船遊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