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b 28 Thu 2013 21:52
回應「回應」
- Feb 22 Fri 2013 09:58
記憶不能代替記錄
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而我有二寶,一曰「讀書不作筆記,如雨落大海,杳無蹤跡」,二曰「再好的記憶也比不上輕描淡寫的幾筆墨痕」。教學讀書幾十年,於此二寶奉行不渝,持之不懈。
看上眼的詩詞文章,對味口的高言儻論,我都盡量筆記下來;汲汲營營的程度,不亞於芸芸眾生對名利的收藏。一本本的筆記,讓我開展心智,增長器識。而記錄方式,從紙筆抄錄進化到剪貼影印、複製存檔。搜得的資料,不時瀏覽,溫故知新,樂在其中。
新春連假,翻閱《讀者文摘》2012年歲末特輯,驚訝的得知該刊創辦人德惠特.華萊士,也愛作筆記。對任何可能有用的句子,他都筆記下來。「記憶不能代替記錄」,是他抄錄的一句話。靠著這句話,他成就了一番大事業。
- Feb 20 Wed 2013 09:52
與細菌共享人生
2012/7月號《科學人》刊載一則報導:
人體由60兆個細胞組成,但消化道裡有數百兆個細菌。腸道的1000多種細菌,共有330萬個基因,而人類細胞只有2萬多個基因。因此,從細胞數目看,細菌與人體細胞的比例是10:1,從基因數目看,是150:1。
看了這個統計數字讓人不禁要問:我們的身體到底誰在當家?是我們自己,還是體內共生的細菌?
- Feb 16 Sat 2013 17:06
青境花墅春日宴
青境花墅春日宴(片長8分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cHUdI4EhI8
78歲的二舅、73歲的三舅,在新竹縣關西鎮錦山里青境花墅,為90歲的二阿姨、87歲的三阿姨、83歲的五阿姨、68歲的六阿姨,舉辦年初六回娘家春日宴。在阿姨的音容笑貌中,我依稀看到母親的身影。母親是大姐,若仍在世,今年也91歲了;每年參加這個聚會,內心總禁不住湧起佳節思親的悵然。外公享壽102歲,阿姨們都8、90了,這樣的長壽家族,媽媽卻76歲就棄養了…。
今年帶著女兒、女婿、外孫、外孫女參與盛會。羅馬公路上的青境花墅,群山環繞,景色清幽。這個強調親子餐飲的餐廳,菜餚豐富、音響也好,舅舅席開9桌,讓外祖父的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都酒足飯飽,玩得盡興。我拿著SONY 錄影機隨意拍攝,回家後加以剪接配樂,製作成8分鐘的短片,上傳YouTube分享親友。看到影片中第五代在草地上奔跑,我的旁白是:「生命是一驚,然後白髮。」
- Feb 10 Sun 2013 16:38
得心自在
鞭炮聲劈劈叭叭,響徹雲霄,又過年了。
家族團圓,親友聚會,恭喜之聲不絕於耳;但寒喧後的話題,不是聊兒子女兒、媳婦女婿、孫子孫女,就是在談財富地位、房子車子、華服名包 …人多口雜,眾聲喧嘩中,總覺得有一點點「比」的味道。
- Feb 03 Sun 2013 11:01
耘苗汗滴禾根土
翻閱徐勇《鄉土中國---江南水鄉》及台省新聞處《溫馨富麗》攝影集,書中幾張照片,勾起了我年少歲月跟隨父母在農地上苦其身、勤其力的艱辛回憶。
徐勇說:「江南水鄉的現代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轟轟烈烈的發展著;某些東西若不去及時記錄,很快就會像身體裡的細胞被代謝更新…」。農民犁田、播種、插秧、割稻、打穀、曬榖…攝影家鏡頭下的農耕畫面,我都親身經歷過,也深深的烙印在腦海裡;但記憶並不等於記錄,它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漸行漸遠,我怕這些影像,因年華老去而消逝,因此用相機翻拍儲存,上傳至部落格,一則見證胼手胝足,稼穡維生之艱難,二來用以追思父母辛苦種田,養我育我之浩瀚深恩。
- Feb 01 Fri 2013 13:47
北投地熱谷
火山活動終止之後,地底下仍有殘留的熱能;地層中的水分及氣體受地熱加溫,蒸氣壓逐漸增大,最後衝破地表,造成爆裂口。北投地熱谷就是一個爆裂口,有氣體噴出,硫磺結晶及溫泉形成等後火山作用。
- Jan 28 Mon 2013 14:20
家有一老 如有一寶
經濟不景氣,年輕人不敢婚、不敢生,深怕一旦跌落子女坑,就爬不出來了;而年逾花甲的長輩,又急切的想當阿公阿媽;二者之間,形成了強烈的、矛盾的對比。
其實祖父母的頭銜,並不見於其它動物,人類也非自始即有。現代人通常都能活到當祖父母的年紀,但過去並非如此;壽命不長的尼安德塔人,年齡很少超過30歲,他們根本享受不到孫輩誕生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