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四月,花開草長,日暖風和,候鳥北飛;值此佳期,梅高同仁,往蘭陽平原,看泉涓涓而始流,木欣欣以向榮。
沿九寮溪步道而行,山櫻葉碧,油桐花白,微風疊浪,漴聲迴盪。而五色鳥郭郭郭啼聲與嘩啦啦水聲,交響不絕,別有風情。體力有限,未至戈霸瀑布,但水流斷層,飛奔而下,磅礡景緻,不難想見。
噶瑪蘭金車酒廠,建築雋雅,環境清幽,大片綠地,青蔥明秀;整排落羽松,葉茂枝繁,姿態優雅,遠觀近玩,令人入神。而迴廊展示之蘭花,色澤漂亮,韻味十足,左看右看,取好角度,留下了幾張滿意的照片。
暮春四月,花開草長,日暖風和,候鳥北飛;值此佳期,梅高同仁,往蘭陽平原,看泉涓涓而始流,木欣欣以向榮。
沿九寮溪步道而行,山櫻葉碧,油桐花白,微風疊浪,漴聲迴盪。而五色鳥郭郭郭啼聲與嘩啦啦水聲,交響不絕,別有風情。體力有限,未至戈霸瀑布,但水流斷層,飛奔而下,磅礡景緻,不難想見。
噶瑪蘭金車酒廠,建築雋雅,環境清幽,大片綠地,青蔥明秀;整排落羽松,葉茂枝繁,姿態優雅,遠觀近玩,令人入神。而迴廊展示之蘭花,色澤漂亮,韻味十足,左看右看,取好角度,留下了幾張滿意的照片。
開春至今,逐花而遊。北至淡水三芝,南抵豐原東勢,梅花、李花、山櫻、吉野櫻、爆仗紅、木棉、流蘇、苦楝、紫藤…為一睹它們數大之美,不辭勞苦,到處奔波,頗有「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東風容易別」的豪邁氣概。
然而連週陰雨,讓我困坐家中,看百花開盡,再瀟灑與春告別的心願,很顯然是泡湯了。出不了門,心情鬱卒,整天掛在網上;當友人mail我「森羅幻化---戴武光畫展」的訊息時,內心暗自竊喜:不能去風景區舒活慢遊,就去看戴老師的山水花鳥吧。
戴武光成長於農村,早期作品以鄉間綠野、荷塘群鴨、枝頭八哥、瓜棚麻雀等工筆畫為主,但近年來畫風丕變,筆觸格局愈來愈大,不管是大寫意還是抽象畫,都能以簡約的色彩與墨痕,畫出對生命的感動,究其原因,應是退休後博覽群籍與遍遊世界各地有關吧。
表面上,《紅樓夢》是一部愛情小說,寫的是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三人為中心的戀愛悲劇,但這是否就是全書的主線,也成疑問,因為此一愛情悲劇是放在以賈府為中心的賈、王、史、薛這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全部過程。書中描述了大觀園那樣如詩如畫的環境,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更旁及不少高雅的生活情趣,卻不忘鞭笞一些豬狗不如者的敗德和罪行。然而在男歡女愛,宦海浮沉,世態炎涼之外,所謂紅樓一夢,實則暗藏佛家和道家的哲學,將佛老融為一體。
「紅樓」或可解為紅塵中的女性,也可解為富貴之家。而紅樓一夢,大概是紅塵夢幻,道出世人癡迷,人生真諦。第一回的「假做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已道出世間幻象,透現佛老之理。「假做真時真亦假」,隱含道家修「真」,「無為有處有還無」,則是呼應佛家「凡所有相,皆是虛幻」之「空」。
全書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以真亂假,以假亂真,令許多紅學家頭昏腦脹。雖說「天機不可洩漏」,但天機其實都在第一回。安排一個瘋僧、一個瘋道同時出場,帶出道家的「虛無」,與佛家的「色空」思想,講「夢」、「幻」、「空」、「無」、「了」的觀念。
元朝薩都刺寫木棉:
「烈烈轟轟,堂堂正正,花中有此豪傑。一聲銅鼓催開,千樹珊瑚齊裂。人遊嶺海,見草木先驚其絕。盡眾芳爭豔獻媚,總是東皇臣妾; 氣熊熊赤城樓堞,光燦燦祝融佳節。丹心要伏蛟龍,正色不偕蜂蝶。天風卷去,怕燒得春雲都熱。似韋陀英魂難消,噴出此花如血。」
《眾生臉上寫著苦》一文Po上網後,有訪客回應:「如何離苦得樂?」真是大哉問啊!這樣大的問題,讓我用日前讀到的兩則寓言,以隱喻的方式來答覆吧。
之一
一猴死,見冥王,求轉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須將毛盡拔去。」王喚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勝痛而大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老婆買菜我跟班,看見蹲在地上賣菜的、攤上剁肉殺魚的、站著叫賣鍋盆碗瓢的…心裡總覺得眾生好苦。今天又到市場,看販夫走卒辛苦掙錢,養家糊口,看呀看的,心頭忽然一驚:原來眾生臉上寫著「苦」。雙眉為草,眼為橫,鼻為一豎,下接一口,臉龐上的眉眼鼻口,構成了倉頡造的「苦」字。
回家後,讀《白石老人自述》。白石老人以粗木工、雕花匠為習藝之始;其後棄刀斧拿畫筆,畫神像、人像、花鳥蟲魚。幾十年刻苦奮鬥,成了工詩文,善篆刻,精繪畫的國際級大師。從木匠到畫匠到文人畫家之路,豈一個「苦」字了得!
他說「村書無角宿緣遲,廿七年華始有師;燈盞無油何害事,自燒松火讀唐詩。」是窮人想讀點書之苦。「姓名人識鬢成絲」是人情勢利之苦。「等閒學得鸚哥語,也向人前說是非。」是流言辱人之苦…。
在台鐵擔任司機的親戚,退休後常夢到自己沒法把行駛中的火車停下來。前方不是有人臥軌、破壞鐵軌,就是貨車卡在平交道,剎不住,剎不住,怎麼辦,怎麼辦,嚇得滿身大汗,尖叫中驚坐而起…
聽了他的故事,我心有戚戚焉!因為我也有類似的職業夢。在某一行業工作一輩子的人,除了有職業「病」之外,退休後還可能被職業「夢」騷擾。以下是我常做的職業「夢」,夢中一片亂的情境,常搞得我精疲力竭。
夢之一
三月中旬,去了兩趟新竹,為的是參觀2013台灣燈會、哈爾濱冰雕以及世博台灣館。看完主燈秀、水舞、各式花燈、冰雕以及介紹台灣的3D影片之後,我的感覺是:藝術創作與現代科技,不管以何種方式結合,還是必須奠基於人文素養,才能有新的創意與發想。
學書畫的、搞雕刻的、玩攝影的,要創作出有深度的作品,必須在他們的作品裡展現出專業以外的廣博知識。這種功力,植基於將所讀的書籍、文字,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成為創作的養分。而那些內化的東西,就姑且謂之人文素養吧。
天清氣爽,風和景明,騎機車漫遊於鄉間小道。於中豐路670巷附近的菜圃裡,忽見兩株吉野櫻盛開,佇足觀賞,心有所感。
菜圃裡的吉野櫻,沒有名山勝水的背景,也沒有萬千同儕的襯托,她只是孤零的挺立於瓜棚豆架,堆肥水溝之旁,自開自賞。如果說武陵農場的粉紅櫻、淡水天元宮的吉野櫻、三芝青山街的山櫻,是櫻界萬人爭寵的明星,那她就是栽種蔥蒜、沒人注意的村姑。但她也沒自暴自棄,仍是信心十足的展現自我,把自己DNA上的遺傳訊息,轉譯於挺立的枝幹,秀雅的芳容。「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