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書本比喻成「植物的記憶」,因為人類砍伐樹木,將木材製成紙,紙張承載了文字,最後裝訂成冊,書籍因此傳承了智慧,凝固了記憶。這個說法既浪漫又樂觀。
但也有人很悲觀,譬如詩人瘂弦就說「你的書第三天便會被搗爛再去做紙」。雲門創辦人林懷民退休後,出版社想一口氣幫他出二本文選,他不以為然,把篇幅減半。他懷疑自己的書三天後也會被資源回收,幾度想放棄出書…
在高中圖書館當了十年館長,天天摸書皮子,對書有種特別的情感。我在辦公室掛了「交天下益友,讀古今好書」、「放開眼孔觀書,挺起脊樑做人」字畫惕勵自己,對學生更以「集諸君於山水之間,剛日讀經,柔日讀史;當秀才以天下自任,處為名士,出為名臣」期勉。10年,3650個日子,與書為友,天長地久。
對於書,我沒有「植物記憶」的浪漫,也沒有「搗爛回收」的悲觀,讀書,純粹是汲取新知悅己情懷,享受風檐展書的逸興與從容。
前些天,拿著敬老卡搭車前往國家圖書館,這兒的書都是寶藏,不外借的,我只是想逛逛看看,感受油墨的芬芳及書庫的寧靜氛圍,光是看到整架新書,書背上的書標貼得像分列式般整齊劃一,我就無限喜悅在心頭。
之後,轉搭北捷到南港的Citylink,在A棟的二樓,參觀以商業模式經營的蔦屋書店。 TSUTAYA BOOKSTORE與WIRED CHAYA 茶屋聯手,讓顧客在這兒可邊看書邊享受日式美食,而共享空間Share Lounge,飄著書香、咖啡香,寧靜的氛圍,予人輕鬆和自在。
日本資深導演內田吐夢,曾對初出茅廬的演員說:「有空閒要多讀活字,否則的話,臉就不會成長,看一個人的臉就知道,究竟閱讀了多少東西。」活字,亦即鉛字、印刷文字。他認為透過閱讀,可以增長知識、膽識、見識,取得「臉的成長」。
古稀之年,對讀書這件事,開始相信哲學家說的:「讀書的首要目的是變化氣質,其次是華麗辭藻,最後才是謀生之道」。讀書的目的,不管你把它說成「臉的成長」,還是「腹有詩書氣自華」,都是同一回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