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余秋雨的粉絲,他的著作<山居筆記>,<文化苦旅>,<余秋雨台灣演講>…每本我都認真的讀過,有些篇章還反覆讀了好幾遍。
2011/5/19,他在元智大學有庠廳演講:「空間與時間意義上的中華文化」。以下是我聽完演講後,憑印象寫的側記,若有謬誤,尚祈雅正。
一個多小時,他旁徵博引,侃侃而談。從炎帝、黃帝、堯舜禹,談到唐宋元明清。不看講稿,沒有小抄,更無投影片,拿著麥克風,溫文儒雅的、句句珠璣的,把中華文化的傳承與融合,脈絡分明的條析縷剖。
「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她的成住壞空。希臘文化、尼羅河文化...俱往矣。中華文化理應逃不過這樣的宿命,事實上也曾兩度瀕臨衰亡,第一次是五胡亂華,第二次是清末列強割據。但她存活下來,綿延至今。」
「政治是山,文化是雲;政治造成分隔,文化促成融合。你不會說天上的雲,只能在某些山頭飄浮吧!」他說。
北魏孝文帝是大開大闔的君王,他的漢化政策,諸如鮮卑貴族與漢族通婚、漢語代替鮮卑語、改鮮卑姓為漢姓、漢服代替鮮卑服…等等,使原本質樸剽悍之鮮卑人,能濡染華風;但這緩解民族隔閡的政策,也將鮮卑族馬背上的雄風,注入中華文化。
孝文帝還引進印度文化及羅馬文化,北魏期間興建的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就是明證。「各位如到大陸旅遊,一定要去看雲岡石窟,她是歷史的豐碑,世界的遺產。」
這種異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融合,是造成之後隋唐盛世出現的主因。
第二次的文化再興發生於清末,二十世紀初。
1901年,袁世凱、張之洞上摺奏給慈禧太后,主張廢除科舉制度,送學生出國留學,引進西方文化與制度,救中國於頹危。
「科舉一日不廢,即學校一日不能大興,士子永無實在之學問,國家永無救時之人才,中國永遠不能進於富強,即永遠不能爭衡各國。」「強鄰環伺,豈能我待!」說得英氣勃勃,慷慷激昂!
1905年,慈禧准奏,廢除科舉。中華文化與西方接軌,再一次獲得生機。
高中選讀自然組,高二就不唸史地,於中國文化史,一無所知。能夠在離講台20公尺遠的椅上坐著,聽心中景仰的作家,傾其所學,高言闊論,內心有股難以言喻的悸動。
演講結束後,我傻傻的站在有庠廳門口,等他出來,想以更近的距離,親賭他的丰采。
終於了解歌迷見到偶像時,為什麼會那樣瘋狂的、歇斯底里的尖叫雀躍,那是「人生自是有情痴」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