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等同於另類演出,偶而需要綜藝作秀般展示,哄騙台下觀眾忘情入戲。課本裡的知識對學生來說,如露如電如夢幻如泡影,遲早淡去無蹤,會被牢牢記得的,往往是老師說的笑話或閒話。那些略不經意,無用無聊的言語,往往最深植其心。」Ink 雜誌這段文字,於我心戚戚焉,讓我想起30多年前課堂上的一招半式:“王老師說故事”。

20220104_094207.jpg

梅高,僻處桃園南區山岡之上,是四省中聯招的最後一個志願,招進來的學生,有的志不在此,有的只是順從爸媽乖乖到校,心態上不是很健康,再加上70~80年代大學錄取率只有30﹪,很多學生認為反正考不上,混畢業拿個文憑就好了。學習態度的偏差,經常讓站在講台上的我深感挫折。為了提高學習興趣,我常用的招式就是講個小故事,然後再切入課程內容。而趙寧的短篇小說《比》,大概是我說得最多次的了。

故事敘述某眷村,住的全是上校級以上的軍官。而李、王是緊鄰兩家,畢業於同校同班,但官運不同﹔李先生老早就升了少將,王先生年復一年的梅花梅花滿天下,攀不上星星。李家的兒子從小就是巷子裡的孩子王,十八般武藝---追趕跑跳、玩玩鬧鬧,樣樣精通,真是虎父無犬子。王先生的兒子卻只會玩紙牌、打彈珠、當跟屁蟲,輸了就哭,大家都討厭。
但是風水輪流轉,孩子們前仆後繼、殺聲震天的投入聯考行列時,最神氣的就是王家。子女們各個都念明星高中不說,而且清一色都上了台大。一放榜,鞭炮劈哩啪啦響徹雲霄,好像是向隔壁李家示威:「咱們老了,自個兒的事甭比了,我下一代總比你強吧!
李家呢?兒子在南陽街補了三年,仍進不了大學門檻。最後痛下決心,永遠不再做聯考鬥士,在一家鞋廠打雜---是整條巷子最沒出息的一個。

光陰似箭,日子十年十年的過去。王家的兒子一個個成了留美博士,王先生夫婦也興沖沖的去探親,但回來後絕口不提旅美見聞,但偶而露一句:「兒子出國一個就少一個」,令聽到的人,不寒而慄。
而李家的兒子,二十年來在製鞋業闖蕩,已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外銷成績年年名列前茅,門口停放的是巷子裡的第一部賓士,對左右鄰居出手大方,贏得大家稱讚,經常訪客盈門,笑語喧天,雙親含飴弄孫,喜氣洋洋。而王家二老,面對著滿屋子的獎狀、文憑,度著孤單的晚年。

李、王二家,比了一輩子,到底誰得意、誰幸福、誰輸誰贏,恐怕沒有標準答案,因為這不是對錯是非的問題,是價值判斷的問題,我想讓學生從故事中知道的是:
一、人與人如果要比,必須把比成為進步的動力,而不是把比變成不快樂的泉源。自覺不如人家的“卑劣意識”並不可怕,怕的是屈服於卑劣而不想克服。蓋棺尚且未必能定論,更何況只是經歷了聯考的小小挫折而已,十六、七歲的年齡,往前看過去,何事不可為!好好的努力三年,梅岡或許是你揚眉吐氣的地方。
二、真正的比,應該和自己比。今日之我比昨日之我更進步,才是真正的高貴與尊嚴。
三、人的一生就像搭電梯一樣,時上時下,時高時低。爬上去的時候不用太得意,跌下來時也用不著氣餒。重要的是,既然活著,就要悅納自己,永不放棄。
我不知道故事是否在他們心中產生了漣漪,但當下總可見到幾雙閃閃發光的眼睛盯著你凝視,那是師生間最美的互動,我知道,我已種下希望的種子。

參加梅高校友會舉辦的餐會,看到以前教過的學生,有的當了教授、有的是律師、有的是企業執行長,有的是工程師,有的生意做得風風火火內心真的好感動。當年莽撞喧鬧的青春少年,如今在各行各業出人頭地,不得不說「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20220104_095607.jpg

「鐵打營房,流水官兵」,年年迎新送舊,就如校園的木棉花開了又落,一批批的學生,在春夏秋冬移轉之間,催老了教師的容顏,也成就了一個平凡老師喜樂充實的時光紀影,梅岡二十五年,值得回味。

arrow
arrow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