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rkland.jpg

吃堅果可強化免疫力,補充各種微量營養素,如硒、鎂、錳、鉀等因此,女兒每個月都為我準備一桶克蘭綜合堅果(Kirkland Mixed Nuts),依標示內容,它的成分包括:巴西栗、腰果、杏仁、夏威夷果仁、開心果
大多數時候,我的早餐是饅頭夾水果+豆漿混麥片+一小勺綜合堅果。我喜歡杏仁,總想多吃幾顆,可是用子從桶裡舀出來的堅果,卻是顆粒大的巴西栗比較多。為什麼巴西栗,總是出現在瓶罐的上層?而較小的杏仁果則在下層?
2021/6月號《科學月刊》才知道,這是因為「巴西堅果效應」(Brazil nut effect)。科學家發現在搖晃罐裝綜合堅果的過程中,大顆堅果會因碰撞而從水平狀態逐漸變成垂直方向,這使堅果周圍出現空隙,小顆的堅果沿著空隙向下層移動堆積,同時也把大顆粒的堅果往瓶罐的上層推動,造成所謂的「巴西堅果效應」。
吃個早餐也有學問---閱讀真有趣。

Candy Crush.jpg

糖果傳奇(Candy Crush Saga)已玩了好幾年,目前戰績是Level 3015。不管是hard levelsuper hard levelnightmarely hard level,總是奮戰到底。關關難過關關過,換得的是大腦分泌快樂激素多巴胺,爽快啊。
2021/2月號《科學月刊》,看到不久可能推出的手遊:《基因怪獸:細胞攻佔》(GenoMonWorld War V inside the cell),內心好生期待。它是一種以分子生物學、細胞學與病毒學為背景的遊戲,玩家在遊戲中化身為主角,操作基因怪獸合成虛擬病毒,再驅使這些病毒攻打虛擬細胞城市。虛擬病毒與細胞城市的酶、抗微生物蛋白、過氧化氫、免疫系統會產生激烈的攻防戰,若能殺出重圍佔領城市,你就是贏家。
它的遊戲機制就像一般手遊,容易上手但具挑戰性。當你組不出病毒,攻不下細胞或是沒辦法抵抗細胞防禦機制時,可參考攻略守則,應用分子生物學、細胞學與病毒學的知識,幫你成為箇中高手。
《基因怪獸:細胞攻佔》由台大生命科學系退休教授陳俊宏與電獺公司創辦人共同開發,陳教授說:「花了一輩子才成就出的一些知識,沒能把它活化出來讓更多人知道,覺得很不甘心啊!」他希望透過遊戲,玩家可以了解分子生物學的理論,如DNA、基因剪刀、酶、轉錄作用、轉譯作用等。不過,遊戲裡絕對沒有這些科學名詞,所有的概念都轉化成可以理解的遊戲橋段,讓玩家在娛樂中達成教育的功能。
打怪練功也有學問---手遊真有趣。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ietree0330 的頭像
    pietree0330

    手捧流沙 情繫今生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