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沙發看陳文盛教授寫的〈連鎖反應的威力〉,孫女偎到旁邊想探個究竟,我說:「《科學人》妳看不懂啦!」愛看書的她不死心,順手抓一本茶几上的《BBC知識》翻閱,一會兒說阿公你看「指猴擁有靈長類最古怪的雙手,有6根手指,中指特別長」,一會兒又說「撒哈拉沙漠的快腿螞蟻,奔跑速度可達85.5公分/秒」…我想深入了解PCR、Ct值、Rt值的心緒被她不斷插話打亂,乾脆放下書跟她耗,我說奧運選手100公尺只要10秒就跑完,若由快腿螞蟻去跑要多少時間?聽到數學,她一溜煙就跑了。唉,女生就是討厭這一科。不過這祖孫互動,令我想到在《天下》雜誌看到的一句話:「讓老人世界有孩子的聲音,這就是共老、共容。」
退休後常聽人家說,千萬不要答應幫忙帶孫子,否則就如何如何…我已有四個孫,三男一女,有時會想若不主動建立跨世代的連結,兩老孤獨的守著家,日子會比較快樂嗎?
前些天接小孫子從幼兒園回家,半途他說老師今天教一首〈種樹〉歌,然後拉開嗓門就唱起來,我和著他唱:「樹呀樹呀 我把你種下 不怕風雨快點長大 長著綠的葉 開著紅的花 鳥來做窩 猴子來爬 我也來玩耍…」唱著唱著,頓時覺得能產生幸福感的神經傳導物質,我都開始分泌了。
腦科學的研究發現,大腦邊緣系統是「幸福感」的主要來源。有四種神經傳導物質,可促使該系統活化:一是讓人上癮、樂此不疲的多巴胺,二是運動時產生的腦內啡,三是來自人際交往的愉悅感的催產素,四是嗜好、興趣衍生的血清素。
這四種傳導物質,每一項都可以靠個人努力獲得。也就是說,在不健康餘年居高不下的年代,老人家想活得久、又活得好,應該從自己做起,讓晚年幸福洋溢,不負今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