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22012.jpg

《讀者文摘》創辦人德惠特.華萊士,愛作筆記。對任何可能有用的句子,他都筆記下來。「記憶不能代替記錄」,是他抄錄的一句話。靠著這句話,他成就了一番大事業。
他的父親是希臘語學者、學院院長。哥哥是獲得羅德獎學金的學者。而他,大學中途退學,工作換了一個又一個。在家人眼中,他是沒出息的人。
他集中心力於閱讀、選文、節刪、抄錄。1922年,創辦《小雜誌》月刊,濃縮、轉載別人的文章。90年後,該雜誌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刊物---《讀者文摘》。
華萊士靠著喜愛讀書,勤作筆記以及「記憶不能代替記錄」的信念,建立了他的出版王國,一生成就,遠遠超過父兄。

盛夏天氣悶熱難當,待在家裡當個鍵盤打工仔,摘錄《如何老去》一書感動我的隻字片語,體會華萊士在閱讀中享受的樂趣與美好。

一、變老的那一刻:皺紋出現了、眼花了、膝蓋疼、頸腰痠、肚子長贅肉、頭開始禿、睡不著覺、忘這忘那但卻完全曉得自己內臟的位置和形狀了,因為五臟六腑以各種不同程度的疼痛,逼著你正視它的存在。「身體最大的快樂就是你全然不感覺各器官的存在」,這話終於懂了。

二、焦慮派養生分子:癡迷於運動健身、玩智力遊戲、飲用各種保健食品、補充蛋白質維他命、恪守健康飲食。談保養、練氣功、跑馬拉松、到健身房,膜拜健美、嚮往年輕外型和青春活力,孜孜不倦的想辦法延長生命,欺騙死亡。舉世滔滔,好像沒幾人能靜下心來,去欣賞皺紋的魅力,動作緩慢的從容,性功能退化的輕鬆?

三、老人的身體:「鉅細靡遺的記下浮生戰火,世間勞役,內心憂懼與憤怒。九十多歲的身軀是枯乾的樹幹,泡過水的草菇,等待腐去的稻草,是失去歷史的廢墟」---簡媜《誰在銀閃閃的地方 等你》之語,簡潔直率動人肺腑。

四、老人的價值:電腦、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使得老人曾經擁有的知識、經驗、智慧,變得無足輕重。年輕人不再向老人請教,直接上網查詢解決人生困惑。敬老文化消失了,老人的價值與地位一去不復返。

五、老病纏身是「服病疫」:誰都不喜歡糾纏太久的病,如果可以選擇,拿起筆趕快把病疫「menu」中的帕金森與阿茲海默劃掉,中風癱椅、洗腎也劃掉,看來看去,心肌梗塞與半年期癌症似乎是不錯的選擇。

六、「一碗湯」的距離:養兒防老的功能越來越薄弱,老人如果經濟上能獨立,應選擇和子女保持「有距離的親密」。子女與父母分住,最好的距離是近得可以送一碗熱湯,不會涼掉。

七、老了去養老院:養老院是一個與社會隔絕的地方,是每天有護士醫生送藥,房門永遠開著,以便確認老人是否還活著的地方。在那裏老人過著被監督的生活,沒有自由、隱私和尊嚴。親眼目睹過那種生活的人,老了都會想盡辦法留在自己家裡,不想待在那死氣沉沉的場所。

八、衰老,至今依舊是個謎:一隻蜉蝣只活四小時,一隻蒼蠅活一個禮拜,一隻狗十年,一個人一百年,一棵樹二千年太平洋鮭、地中海章魚產卵後就死亡,台灣熊蟬、獨角仙完成生殖目的後就掛掉,這些差異是否可歸納出共同的本質?可惜的是截至目前,關於衰老的研究,總是理論太多,證據太少。

arrow
arrow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