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jpg

炎炎夏日,冷氣房裡閱讀長青的著作〈如何老去〉及印刻文學〈疫戰〉專輯。摘錄幾段文字,用以提升自己的視野和思考水平。

之一
1900年,美國新生兒的平均預期壽命約為47歲。到了1930年增加至60歲;1960年,70歲;1990年,75歲。也就是說,在20世紀的100年內,美國人的預期壽命增加30歲。到21世紀中,該國人民的預期壽命是88歲,到本世紀末將是100歲。
在中國各時期人的平均壽命是:夏朝18歲,唐朝27歲,民國初年35歲,198168歲,200572歲。
人類壽命的延長,歸功於抗生素、疫苗及公共衛生的改善。因此自1840年起,人的預期壽命平均每年增加3個月;自1960年開始,全球百歲老人的數目,每隔10年增加一倍。
莎士比亞在《皆大歡喜》戲劇裡,把人生比喻為七個階段:嬰兒、學童、年輕戀人、軍人、法官、退休者、衰弱的老人

大千世界是個舞台,
所有男男女女不外是戲子;
各有登場和退場,
一生扮演著那麼些角色,
七種年齡分七幕。首先是嬰兒,
…   …   …
最後一場戲-----
結束這變化莫測的戲劇的一幕-----
是再來的幼稚,全然的健忘,
沒牙齒,沒眼力,沒口味,沒一切。

21世紀,大多數人將活得很久,在很高的年齡才會死去都要經歷莎士比亞描述的「衰弱的老人」階段:二度嬰孩時代,無意識,沒牙齒,看不見,食不知味,一無所有。
人類走到這一幕,生命的延長已成事實,但我們真的希望這樣軟弱無力的活著嗎?在現代醫生的手上,人將以13000多種方式出問題,有超過6000多種藥物,超過4000多種治療手段,身上多一種病痛,就會多一種檢查,就會多一種診斷,多一種治療,你我在長壽的路上,頭上就會多一頂疾病的帽子;醫學已經進步到再沒有人是健康的了,這樣的長壽又有多少意義?

之二
瘟疫與人類之間有著永無止盡的生存戰爭,伴隨著文明的演進,各種病毒也不斷演化,隨時伺機突破防疫缺口。
病毒是生命的原始型態,它只想將自己的遺傳物質繁衍下去,它是自然界生命體的半成品,亦仙亦魔,無情無義。它遵守生命世界的唯一真理:活著。
人類也一樣,都想活下去。因此,每個人的身體與心理都要有所準備,未來兩三年內終須一戰,不是與感染到你身上的新冠病毒大戰,就是和新冠病毒疫苗火拼,拼出抗體。沒人僥倖,人人平等。
Covid-19可能以新冠病毒2.03.0的型態,再次肆虐全球。第一波防疫有成的國家或區域,由於百姓都無抗體,遭受逆襲的可能性頗高。總之,老天爺有許多小玩意兒可以教訓人類的自大、自私、自戀;不要再說甚麼人定勝天了,小小的分子級、沒有細胞構造的微生物,就搞得整個世界天翻地覆、人仰馬翻了。
比爾·蓋茲說:「未來幾十年,如果有任何東西可以殺死千萬人,那很可能是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病毒,而不是戰爭;不是飛彈,而是微生物。」2015年之語,竟預言式的說中了。

人生很難生命很苦百歲雖可期卻也憂喜參半沒有人知道自己的晚年是甚麼樣態是一路玩到掛還是生不如死的折磨?

arrow
arrow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