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36420_1.jpg

生命永不落(How We Age)的作者馬克·艾格洛寧,是佛羅里達州最大的安養中心的精神科醫生,他工作的地方被戲稱「上帝的候客室」,他的病人平均年齡將近一百歲,來看門診的八旬老翁,在他眼中是青少年,七十歲的,根本是嬰兒。他說,身為老人精神科醫生,我學到的是「老化等於生命力、智慧、創造力、靈性,以及希望。」

但社會普遍的觀點卻是:「老化等於死亡,老化等於失智。」他說這樣的認定,是侮辱老人,也詆毀照顧他們的人。真正失敗的不是老年,失敗的是我們沒有創造力和意願,去想像生命直到最後一刻都有自己的方向和意義。

他引用亨利·沃茲沃思·朗費羅的詩詮釋老化:
「老年即是機會,絲毫不下於
青春本身,儘管披著另一件外衣
好似向晚暮光---消逝
天空立刻滿布星辰,白晝形隱不復見」

一般談老化的書或文章,著重在如何聰明慢老,強調要吃得好、動得多、廣交朋友、改變生活習慣、舒緩壓力但這本書另闢蹊徑,認為要活得老、活得好,得從心靈的強化著手。

摘錄幾則精闢的論述,做為翻閱這本書的心得:
一、老化不是一種疾病,所以不可能治癒。老化的意義要由自己去創造。前半生的飛黃騰達,並不代表老了仍能體面光鮮。我們都會老,應該提早去面對老化的問題。

二、成功老化仰賴「持續快樂的能力」,把自己困在家裡,生命就僅剩下四面牆。

三、老化使認知能力減退,但判斷力變得比較好,歲月帶來看待生命的視野,讓你更圓融更有智慧。而智慧的獲得需要一生的努力,更是老化過程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正如走路之於學步的小孩,遊戲之於年幼的孩童,愛的追尋之於年輕人一樣。

四、「在白髮人面前,你要站起來」,這條戒律是要年輕人尊敬長者,但年長者自己也要「在老年面前站起來」,繼續增長智慧,追求心靈的充實。

五、「老人需要一幅前景,而不只是消遣;老人需要一個夢,不只是一份回憶。」這一帖藥方,可以消除「老化等於死亡,老化等於失智」之間的等號。

六、晚年的憂鬱不是「病」,當治療無效時,親友間充滿愛的關係是最好的解藥。

七、「這一切苦難,我何時一死了之」、「我不屑陽光帶來的希望,繁花帶來的許諾」,千萬不要這般自怨自艾、輕言放棄,生命的最後一幕帶來的是成熟,是一個受到祝福的高度,在那個高度,「景色鋪展出令人解脫的樣貌,雲彩在天空優美的呈現。」

八、老化擁有的潛力,遠超過我們所有的想像。「存在就是幸福,活著便是神聖。」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老化 聰明慢老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ietree0330 的頭像
    pietree0330

    手捧流沙 情繫今生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