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在《樹與藝,有甚麼關係》一文中說︰「甲骨文的『樹』沒有木字旁,寫做『尌』---右邊的『寸』字就是種樹的手,左上角是樹苗,底下的『豆』則是裝載植物和土壤的盆器。『尌』,一目了然,它的意思就是種樹。」
姓名中有個「樹」的我,看到這段文字,真是開了眼界,心想何不把自己的姓和名作個徹底的了解,既可報答先父為我命名之用心,又能釐清用了七十幾年卻仍不求甚解的三個字,何樂而不為?
Google大神,幫我認識「王」、「派」、「樹」三字的深層意涵。
王︰
《説文解字》:「王,天下所歸往也。」
董仲舒:「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
古代造字的方法,是在三道橫畫中間用豎筆連接,叫作王字。三道橫畫,分別代表天、地、人,而能夠參悟、貫通這三者的人,就是王。
孔子︰「能以一貫三者為王。」
派︰
(1) 名詞:水系,河流網路。
《說文》︰派,別水也,大河的支流。
《左思.吳都賦》百川派別,歸海而會。
(2) 動詞:上級對下級委任、分攤、分配。如派遣、派往、派駐
(3) 名詞:人物、事物的系統、流別。如:黨派、新派、舊派、派衍(宗教支派,繁衍)
(4) 形容詞:氣派;風度。如:派勢、派頭
(5) 量詞: 片;隊;群。 兩派相爭、一派風光 、 自成一派
樹︰
樹,甲骨文=(木,小樹)+(豆,即"荳",荳菽)+(又,抓),表示手持木苗或豆苗,掘地種植。造字本義:手抓木本或草本植物的小苗,掘地種植。
《書經.泰誓下》:「樹德務滋,除惡務本。」
《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晚明小品選註》︰「溽暑蒸人,如洪爐鑄劍,誰能躍冶;須得清泉萬派,茂樹千章,古洞含風,陰崖積雪…」,意思是要有萬派清泉的澎拜、千章茂樹的蒼鬱,方能消夏日炙熱,得心地清涼。
以前常用「清泉萬派,茂樹千章」的典故為己釋名,今日從字源、字形的角度檢索摘句,以全新的格局詮釋自己的名字。
搜尋、複製、貼上、編輯,三個字玩半日,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