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孫女喜歡拉開抽屜一探究竟,東翻西翻之後,會掏出裏面所有的東西,扔得滿地都是。
今天她又有新目標,想把櫃子的門拉開;我一個箭步趨前阻止,怎容妳隨意亂翻,裡面藏的可是阿公的寶物啊!
先父親筆簽名以及當時住家地址
為了滿足她的好奇心,我乾脆把寶物---十幾本讀書札記,全部搬出來給她瞧瞧。令我驚訝的是,怎麼會有分子生物學的筆記,以及父親年輕時讀的漢文讀本夾雜其中?
1974預官役退伍,幾經猶豫,下定決心不考生研所,我把所有的大學筆記都燒了,原文書則賣給收破爛的,怎麼還有活口留在櫃子裡,自己也記不清了。
翻開分子生物筆記本,我真的懷疑自己曾唸過這些東西,藍色字跡是上課抄的,紅色是課後複習時添加的,多用功啊,可是現在通通沒印象、看不懂!
想起母親生前說的一則軼事:「有次回娘家,看到妳外婆蹲在灶前,把你大舅的原文書一頁頁撕下當火種,引燃枯枝落葉團成的草結,烹煮飯菜…」大舅,美國普渡大學農經博士,我,師大理學士,都把原文書棄之如敝屣,讓它淪為灰燼;此種行徑,豈不是現代版的秦皇焚書!
那父親讀過的線裝書,又怎麼會藏在櫃子裡呢?精裝的原文書將它丟棄燒毀,紙張發黃、翻閱時會打噴嚏的漢文讀本,卻當寶貝珍藏, 為什麼?
我想大概是因為:前者是科技知識,日新月異;後者是人文智慧,歷久彌新。
鄭板橋:「秦始皇燒書,孔子亦燒書…詩三千篇,存三百十一篇,則二千六百八十九篇,孔子亦得而燒之矣。孔子燒其所燒,故灰滅無所復存,而存者為經,身尊道隆,為天下後世法…」
過時無用之書,不可勝數,常恨不得始皇而燒之也,不得孔子之燒其所燒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