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儲存多少哲學與信仰的靈糧,囤藏多少文學、音樂、藝術的真善美,一個濁骨凡胎吃過八萬七千頓飯之後,才不會變成一個鎮日喊病等死的哀號老人? 

能夠跨越65歲老年線,從容的完成人生夢想,家庭任務,實在是無上恩典。亞歷山大大帝33歲逝,莫札特貧病交迫死於35歲,梵谷一生抑鬱37歲自殺,徐志摩墜機35歲逝,與之相較,65歲才須面對疾厄的現代人,還能喊活得不夠嗎?
 

生命,「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註一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註二

生老病死是一體成形、一氣呵成之事;人,要安時知命,順勢自然。
 

經歷了薛西弗斯註三式的世間勞役,體察了無法言說的人生滋味,踏入老年唯一能做的是,提早打點野外求生的行囊,慢慢鍛鍊適應泥濘路況的能力。拿出積累多年的智慧與文化底蘊,實踐艾略特的箴言:「人生燃燒於每一瞬間。」
 

---- 摘錄自簡媜<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
 

註一:人的生命受於自然。一個人偶然來到世間,這是他順時而生,偶然離去了,這是他順時而死。安於時運而順應自然,一切哀樂之情就不能進入心懷。
 

註二:「天地用形體讓我寄託,用生活讓我勞苦,用老年讓我安逸,用死亡讓我休息。所以,那妥善安排我的生命的,也將妥善安排我的死亡。」
 

註三:薛西弗斯得罪眾神,眾神命令他把一塊大石頭從山下往山上推,當他推到山頂後,眾神再把大石頭滾到山下,讓他再推上山,如此無窮盡地做下去。眾神認為,沒有一種懲罰比做徒勞而無望的工作更為嚴厲、更為可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生老病死
    全站熱搜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