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1_090710.jpg

三十年的房子,老了,和人一樣,總要出點紕漏。屋頂滲水、牆壁龜裂、油漆脫落、門弓壞了花錢整修事小,難熬的是施工期間的髒亂吵雜,但清掉沒用物品後多出的小空間,給自己添了靜坐翻書、聽風聲雨聲的地方,也頗值得。

20230221_093458.jpg

退休後借閱的都是期刊雜誌,書櫥的書從未正眼看過,唸生物系、地科學分班和教研所時買的書早被打入冷宮。今早向父母遺像合十請安後,心血來潮抽出架上《23對染色體》翻閱,天啊!53歲時還有熱情把428頁的書看完,還畫重點做眉批呢。

更有趣的是書裡還夾張剪報,是李傑信教授寫的文章:《基因和人性》,看完後的心情,就像在許久未穿的衣服口袋掏到千元大鈔,既意外又驚喜。捨不得那麼好的文章在發黃的書頁裡隱姓埋名,便當起鍵盤打工仔,摘其重點如下:

「人類的基因只有三萬四千個,數目跟猴子、老鼠和玉米差不多,大約是蚯蚓及果蠅的兩倍,與壁虎和香蕉有相似之處。

從一些基因的變化,可看出人類在非洲起源,十萬年前開始北移,七萬年前抵亞洲,一萬三千年前到北美。與男、女以基因分界不同,基因中沒有黑、白、黃、紅等種族標記。種族不是科學概念,是文化偏見。

從三萬四千個基因中,看不出人類是萬物中唯一有意識的生物,也找不到妳我去咖啡屋閒聊的「文化基因」,去龍山寺膜拜的「宗教基因」,更找不出曹雪芹、貝多芬、愛因斯坦的「創造基因」。

人之所以為人,在人體內非得有為「人性」下定義的關鍵檔案。可人類的基因資料,說不出「人性」與「猴性」有何差異。「人性」歸檔何處,是專家熱切關注的議題。

過去幾十萬年,人類的大腦以爆炸性的速度進化,腦殼容量未能及時擴大,迫使大腦皮質摺疊密布,儲存著十億神經元和萬億個神經元間的連線,玲瓏剔透的「人性」,極可能是大腦發展過程中一個意外的副產品。

人類的基因數目雖少,但像小提琴的弦,在音樂家手中能奏出如訴如泣的樂曲。基因也像紅藍綠三原色,「人性」則為畫家手下的作品。「人性」是基因與後天環境互動的結果,單靠基因,成不了人

「單靠基因,成不了人」,這話說得好啊,猴子、老鼠也有三萬多個基因,但他們的腦力、智慧與創造力能跟人類相比嗎?會用Chat GPT作詩譜曲繪畫嗎?

arrow
arrow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