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74年,太原佳城祖塔竣工。
祖塔位於龜山區八分山山麓,倚山而建,氣勢雄偉。塔前視野遼闊,可遙望高鐵列車穿越山洞,跨過國道一號中山高。
太原佳城座向為:壬山丙向兼子午分金,即坐北朝南之意。「壬山占言添富貴,子地兆興保平安」這副對聯中,「壬山」、「子地」指的是陰宅墓穴的方位。(註釋一)
清明祭祖,飲水思源:先祖從山西太原至廣東饒平,再橫渡台海於淡水登陸,終而開枝散葉定居桃園。
「太祖武威開粵綿延繁淡北 原宗仁義創饒發展遍桃園」,太原佳城這副對聯,和平鎮三槐王氏祖祠的棟對一樣,說的都是王氏家族的遷徙墾殖史。(註釋二)
每年國曆四月五日上午十時,仕甲公派下子孫齊聚太原佳城,點起高燈明燭,誠心燒著清香,以三牲素果水酒祭拜祖先,祈請庇佑家門昌盛,萬事大吉。(註釋三)
註釋:
一、羅盤把全地域分成東西南北四方,又分成八卦、再把八卦分成24山(即每卦3山),壬、丙都是24山其中的一山。壬居北、丙居南,壬與丙剛好相對,壬山丙向就是坐壬山向丙山的意思,屬於坐北朝南的一個方向。
「分金」,風水先生用以作穴定向,避鬼迎神。「分金」之名源自於納音而來,「金、木、水、火、土」這五音以「金」之聲最為響亮,故而謂之。
「一百二十分金」,就是將24山中的每一山平分五等分(每等分為3度),24山共計一百二十分(合為360度)。
二、平鎮三槐王氏宗祠的棟對:
「發太原 遷粵東 源蓮塘以來 綿綿延延 嘗念忠孝世德
乘波濤 擇淡北 衍桃澗而後 承承繼繼 宜增剛直家聲」
先祖從山西太原遷徙到廣東饒平蓮塘。清雍正三年(西元1725年)克師公乘舟渡海,於淡水登陸,初至新莊,1728年入墾南崁。其子仕甲公遷至桃園平鎮墾殖,興建宗祠植槐堂。
三、十三世祖克師公、十四世祖仕甲公、十五世祖作仁公(天恭公)、作霖公(天縱公)、作寶公(天球公),其後代之輩分依序為啟、景、萬、年、興、派、別、思、源、遠…據此推算派字輩為21世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