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文化館,位於永安漁港北岸,基地面積5.6公頃。該館外觀以「海螺」為造型,象徵客家捕魚「吹海螺」的意象。
屋頂採取無樑柱曲面的方式建造,半戶外的觀景平台,能讓遊客欣賞漁港的美麗夕陽。
牽罟示意圖
永安漁港是全台唯一的客家漁港,此地居民農忙時耕田,閒暇時耕海。「牽罟」就是大家把魚網起來,再合力拉網上岸,捕獲的魚則共享、均分。
吹海螺示意圖
在沒有手機的年代,漁民藉著「吹海螺」召集村民到海邊幫忙拉漁網,不同長短的聲音代表不同的訊息。
石滬,是一種利用潮汐漲退的陷阱式捕漁法。在潮間帶堆砌兩道長圓弧形堤岸,從淺水處一路延長至深水處,在深水處盡頭向內做成彎鉤狀。漲潮時,魚群隨海浪進入石滬覓食海藻;退潮後,因石堤已高於海面,魚迴游至彎曲處被困於滬內,漁民灑網捕捉。
蚵咾石,是桃園沿海地區客家人對藻礁的稱呼。藻礁和珊瑚礁都是生物造礁,最大不同是前者為植物造礁,後者為動物造礁。二者都屬海岸多孔隙環境,是海洋生物的育嬰房。
裝置藝術:「在海的叮嚀聲中·誕生」,以九層風鈴管構成,在風中發出清脆聲響,上方似羽翼的構造隨風轉動,可將光影帶入室內。
純白海螺館與拱形永安橋連成一線,壯麗宏偉。
在海螺館周邊的「荒野花園」,可居高臨下觀賞沙岸的美麗景色,感受海風的強勁吹襲。
觀景平臺外的戶外步道,提供民眾散步、休息及遊戲空間。
藝術作品:《風平浪靜》,用魚網、浮標等海廢素材,呈現人類汙染海洋的環保議題。
海螺文化館的虛擬實境遊戲,讓參訪者體驗牽罟、石滬捕魚以及如何堆疊石頭,透過虛擬畫面,述說濱海客家千百年來的生存故事。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