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公潭.jpg

伯公潭位於大坑崁溪與南勢溪的匯流處,因該處有三座土地公而得名。「先民拓墾困難多,缺水耕耘歎奈何;福德正神來庇佑,豐登五穀起高歌」,地方仕紳以淺顯的詩句,讚詠福潭宮、廣仁宮及圓墩伯公對農民的恩澤。

20201130_092408.jpg

伯公潭水岸公園以挖掘歷史縱深及重塑灌溉水渠為設計脈絡,重現紅磚糯米拱橋的風貌,保留八字圳源頭的遺址,並以漿砌壘石及固床跳石工程表達傳承、護生、防洪的概念。

20210313_084620.jpg

平鎮老街溪畔步道健走,探索伯公潭的前世今生。

20201202_141331.jpg

三拱紅磚糯米橋,推測建於日本大正年間(1920年),具有豐富的歷史意義。

20210727_085602.jpg

八字圳總長度超過七公里,蔭田面積達百餘甲,圳道分支形似八字,故稱「八字圳」。

20210114_092748.jpg

跳石鞏固河床,五角造型優美。

20201130_092314.jpg

公園遍植油桐花,展現客家族群文化。

20210727_084821.jpg

朵朵蓮花,於紙莎草圍繞的水池搖曳生姿。

20210727_084726.jpg

曉風拂過,野薑花清香四溢,芬芳迷人。

20210727_082307.jpg

雨後冒出的馬勃,綻開的蕈傘,有若俏皮逗趣的笑臉。

20210727_082611.jpg

紅脈熊蟬,羽化成蟲,樹梢歡唱,享受45天的極樂。

20210726_190852.jpg

20210726_1913141.jpg

夜幕低垂,燈光倒影添增了伯公潭的神祕氛圍。

20201130_091927.jpg

子在川上,說「逝者如斯」;淵明歸隱,「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晨昏漫步於伯公潭畔,偶而會想起以前唸過的詩詞,一是蘇軾《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另一是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兩首講的都是歸人從遙遠的地方回來,但前者說你看起來更加年輕了,笑容依舊,笑顏裡好像還帶著嶺南梅花的清香;我問你:「嶺南的風土應該不是很好吧?」你卻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
後者則說我時時憶念故鄉,難以忘懷,但不知回到故鄉時,故鄉還能認得我嗎?一句無心的「笑問客從何處來」,引來歸人無限的感慨,自己不但老邁衰頹,好像還被故鄉遺忘了!

20210707_055740.jpg

青春一去不復返,再燦爛的笑容也遮不了兩鬢斑白;耄耋之年,嘆老嗟卑似可不必,「此心安處是吾鄉」,就是最美的生命姿態。

arrow
arrow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