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照顧住院婆婆,大女兒把兩個兒子送回娘家「代管」。十幾天的相處,發現2~3歲男孩,他的作息起居,可用「饑則食,倦則眠,醒則玩耍」來形容。
食、眠、玩耍,看起來稀疏平常,讓人以為小朋友只要吃飽了,睡足了,就會乖乖聽話,玩他自己的---別天真了,差得遠喔!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這樣形容自己的饑餓童年:「那時候每天想的就是食物。我們就像一群饑餓的小狗,在村子的大街小巷嗅來嗅去,尋找可以果腹的食物。」我那兩個外孫,一個屬虎,一個屬龍,虎兄龍弟,比莫言筆下的小狗厲害多了,每天在客廳、餐廳、廚房、臥房之間跑來跑去,尋找可以玩耍的東西以及舊物新玩的方法,弄得六十幾坪的家,零亂得像個戰場。
一起步,就拔足奔跑,不肯好好走路。玩具扔滿地,像經歷了大地震,地板一片狼藉。玩瘋了,就尖聲長嘯,搞魔音穿腦。飆完車,就將小貨卡、三輪車翻轉180度,揮輪比轉速。翻箱倒櫃,探索內部的神奇奧秘。墊椅子爬餐櫃,找零食不怕摔。搶你的滑鼠,按你的鍵盤,關你的電源。滑我平板,干擾我玩candy crush saga。搶接電話,大人還沒講到話,就跟對方說by-by。堆疊空奶粉罐,再予推倒,ㄎㄨㄤ ㄌㄤ巨響,拍手叫好。鋼琴變成打擊樂器,都是用敲的。餵他吃飯如追逐賽,餵一餐,比跑一里路還累。睡覺時常演仆街動作,拱身而起,往你肚子撲。夜眠哭鬧,抱起安撫,12公斤重啊…。
食、眠、玩耍,每一樣都搞得你神經衰弱,筋疲力盡。
小說家黃春明當了阿公,他說:「一抱孫子就像全身通了電流,和孫子兩人融成一體;三天見不到孫子,便全身不自在。」他是在享受當阿公,不是「顧孫」,當然會祖孫合體,全身來電。
相同的情況:我父親45歲當祖父,壯碩之年,三代同堂,當然是含飴弄孫,「俯首甘為孺子牛」。65歲當阿公,年已老,體已衰,還能含「累」帶孫,我很感恩了。
年輕時羨慕梁實秋教授「饑則食,倦則眠,醒則讀書」的治學生涯,老了跟孫子拼「饑則食,倦則眠,醒則玩耍」的遊戲,人生啊,人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