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首膾炙人口的新詩,作者徐慕蓉說:「所謂的曾經,就是幸福」。
遍歷人間,她發現,幸福不在遠方,也不在未來,而是在共同的過去與回憶,譬如那些曾經握過的手、唱過的歌、流過的淚......。也就是說,她以曾經擁有,詮釋人間幸福。
天地萬物都有「曾經」。與流水對話不歇的岩石,它有過與岩漿一樣高熱的體溫;直徑數公尺的枯木,它在過去千百年裡,不知汲取了多少天地精華。太魯閣國家公園出版的<無名天地---木石篇>,在精彩的照片旁邊,以這樣的文字,形容枯木岩石的曾經:
之一 樹的呢喃
我是樹木的殘骸,我以最傲岸的姿態站立
不要笑我殘破不全,不要笑我如此一身襤褸
我也曾經枝葉扶疏,我也曾經欣榮翠綠
我也曾經在春風裡搖曳婆娑,迎風招展
……… …… ………
記憶著往日的春天
記憶著一樹的翠綠
生命邋遢殘破到如此形狀
只剩下傲岸不凡的孤絕指向蒼天
……… …… ……
之二 石的不語
我有層層疊疊的心事
我堅硬的外表裡深深隱藏
如果你看過我看過的日出日落
如果你聽過我聽過的風來風去
如果你知道我知道的星辰移轉
你會不會從此不發一語
樹的呢喃、石的不語,聽著聽著,恍惚中,覺得它們說的,好像都是我的過往和當下。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