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jpg 201.jpg

                 1941年爸媽結婚                                                         媽媽抱著大哥(右)二哥(左)

  

 清晨5:30在鄉間小路騎腳踏車運動,遇見在菜園澆水的興樑堂叔;幾句問候寒暄,話題轉到爸媽身上。興樑堂叔年歲與父親相近,對爸媽年輕時的陳年軼事,知之甚詳。聽他娓娓道來,內心的直覺反應是:「天啊!這不就是口述歷史?」回家後,趕緊提筆,記下這未曾知聞的家族往事。

父親20歲時(西元1941年),被徵召至新竹接受師資培訓,除了專業課程之研習,還包括嚴格的體能訓練,例如在嚴寒的冬天,長跑至海邊浸泡海水,鍛鍊強健體魄。

結訓後分派至牛埔肚講習所(位於今之平鎮興埔路)教授日文,指導十餘歲的孩童讀書識字,辨識五十音等。後來調回離家較近之講習所(今之中豐路670巷附近),繼續執教。其後更因表現優異,轉調至群役所教育課擔任課員(日治時代台灣分為53廳,廳下再設群),公職生涯順遂而得意。

先曾祖父萬秋公,擁有二十餘甲農地。根據桃園縣誌記載,為平鎮開發史上之功臣。去世後,先祖父年慶公,繼承了四甲多地,田事繁雜,極需幫手。而父親身為長子,奉祖父之命,辭去工作,回家務農;這一抉擇,改變了他的一生。

先祖母王余桂妹女士的娘家,住在中壢三座屋(今之中央大學附近),她有一位長輩,從事收集鴨毛販售之生意。西元1940年,他幫父親作媒,介紹新竹縣關西鎮,余錫珖先生之長女余桃妹女士認識。當年母親才十七歲,相親後,祖父認為她過於瘦弱,便擱置婚事。次年,再前往余家探訪,母親已亭亭玉立,遂於1941年與父親成婚。

家族歷史,隨時間而湮滅。父母在世,未曾細數過往,身為子女也不清楚自己的木本水源。有此機緣,得到興樑叔的口述,特爲之記載,並轉知兄弟姊妹及親友。

PS:父親出生於民國10年,大正10年,西元1921

      母親出生於民國12年,大正12年,西元19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