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9.png

在網路看到這張照片,覺得好美,下載存檔。
甚麼叫做美?美感從何而來?
朱光潛說:「美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一半在物,一半在你,在你的手裡。」
日本漢學家解釋「羊大為美」:「美是早期人類吃羊肉時,味覺上所得到的一種感受。」
不管哪種說法,基本上都認為:美跟「感官」有關。

123.jpg

101大樓頂著一顆夕陽,形象上予人的直覺,很美,好攝之徒說它是101串丸子,但從天文學的角度看,不管是旭日東昇、艷陽高照、日薄西山,都只是太陽的煙火秀。

456.jpg

為什麼這樣說呢?這得從恆星的一生談起。
恆星不是永恆的,它和我們一樣,也有生死。不同質量的恆星,命運不同。大質量恆星燦爛過完一生,以壯烈的超新星爆炸謝幕。太陽會以行星狀星雲落幕,哽咽地離開宇宙。棕矮星,是一種質量太小的失敗恆星。
太陽目前處於壯年,它已發光發熱46億年,還可活54億年。它的核心經核熔合反應把氫轉換成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HHe產生的光與熱,搭配日震、日冕、太陽風,演出精彩的煙火秀。

我是生物及地科教師,上學期講授細胞、胞器、核酸、氮鹼基、演化、生態、遺傳下學期論述地質、海洋、氣象、星系、宇宙課程結束時,常以「至大無外,至小無內」「感謝恆星」二句話總結。
「無外」,不可能再有什麼東西在其外,只要有外則非至大;「無內」,不可能再有什麼東西在其內,只要有內則非至小。細菌夠小了吧(以1/1000mm為單位),但病毒更小(以1/1000mm1/1000為單位),因此,噬菌體可進入細菌體內繁殖。原子夠小了吧,但其內還有質子、中子、電子,而目前最小的物質單位是夸克。宇宙有數千億個星系,每個星系平均有幾百億顆恆星,散佈於幾百億光年的空間(也可能無限大,未有定論),夠多夠大了吧,但宇宙仍然不斷的在膨脹,所有的星系將離我們越來越遠。
以「無外」界定「至大」,以「無內」界定「至小」,說明了「大」、「小」其實是一個無限的系列。不管是從宏觀還是微觀出發,持續探討下去,永遠沒完沒了。《莊子.天下》:「一尺之,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棰 ㄔㄨㄟˊ 短木棍)

為什麼要「感謝恆星」呢? 宇宙誕生時只有兩種元素,75%為氫氣,25%為氦氣。後來由於大質量恆星死時炸得粉身碎骨,慷慨捐出它們一生核聚變造出來的碳、氮、氧、矽、鐵、金、銀等元素,人類才能在地球上生存,也才有金銀寶石來炫富。而太陽的光能經光合作用轉變為化學能,儲存於醣類等有機物之中,你我吃了蔬果肉飯,把化學能轉成生物能(ATP),讓心臟搏動、肌肉收縮、神經衝動傳導,過著健康快樂的日子,思念及此,又怎能不對恆星心存感激呢!

arrow
arrow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