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由蛋白質與去氧核醣核酸(DNA)組成,它控制遺傳性狀的表現。
DNA的一小段而能控制某性狀的表現者,稱為基因。因染色體成對,故基因也成對,成對的基因在染色體上有相對位置,謂之對偶基因。
孟氏遺傳認為豌豆的高矮、黃綠等相對性狀,均由一對對偶基因決定。但是遺傳性狀的表現,並非如此單純。譬如人的身高,屬於多基因遺傳(可能多至數百個),每一對偶基因於性狀的效應是微小的,且具累加作用,故稱微效基因或累加基因。它們之間並無顯、隱性之分。
多基因遺傳為形質連續差異遺傳,其子代性狀表現可以常態分佈曲線表示。
多基因遺傳性狀除受微效基因作用外,還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人的身高是受基因與環境兩種因素控制的,這種遺傳方式又稱多因子遺傳。

假設人的身高受4對不連鎖的對偶基因控制,若某新婚夫妻其身高的基因型分別為AaBBCcdd與aaBbCCDd(大寫代表高,小寫代表矮,Aa、BB、Cc、dd為對偶基因),則子代的外表型有5種,16個可能子代中,由較高至較矮的比例為1:4:6:4:1,成常態分佈,身高適中的居多,特別高、特別矮的較少。因此,從遺傳的觀點看,子代的身高,純粹是機率的問題。

但基因的表現,受環境因素的影響。
人從出生50 cm左右長到180 cm,其實是細胞不斷分裂和營養物質代謝的結果。
不同時期,生長速度是不同的。孩子5歲前生長速度最快,每年能長20 cm,到5歲時則每年6 cm左右。進入青春期又加快到每年10 cm,其後就停止增高。為什麼呢?科學家發現,細胞增殖的速度與生長激素有關。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越多,細胞增殖速度越快。從兒童時期到青春前期,睡眠時生長激素分泌旺盛。晚上9時至次日上午9時所分泌的生長素數量,是白天12個小時的3倍,特別是在晚上9時入睡後的70分鐘,可出現一個分泌高峰。有鑑於此,要孩子長高,就別讓他熬夜。
此外母親的生育年齡、核心營養的是否充足(如人體須22種氨基酸,其中9種氨基酸不能自行合成)、鋅與鈣兩種元素是否攝取夠量、是否喜好運動…都會影響子代的身高。

看完以上的理論,如果還是急著想知道下一代會長多高,可用下列公式推算:

  兒子成年身高(cm)(父親身高+母親身高)÷2+6.5
  女兒成年身高(cm)(父親身高+母親身高)÷2- 6.5

Ps女兒女婿關心下一代的身高曾為生物老師的我,用有限的知聞,寫個幾百字幫她解惑。但我要再說一句,身高的祕密,到目前為止,科學家了解的真的不是很多

arrow
arrow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