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聖新片《KANO》叫好叫座,上映兩週,票房已破1.5億。媒體上正反評論都有,最令人費解的是批其媚日。

為了一探究竟,我和老婆到大江星橋影城觀賞該片。
回家後女兒問我:「好不好看?」
我說:「基本上是部勵志片,展現棒球隊員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的運動精神」,「該片情節精彩、賺人熱淚,以後在電視看棒球實況轉播,可能會感覺索然無味。」
沒跟女兒說的是:「或許是外行看熱鬧吧,長達3小時的影片裡,我真的感受不到媚日的氛圍。」

魏千峰:「《KANO》在史實上犯了錯誤,將嘉農球隊參加甲子園比賽及八田與一完成嘉南大圳誤植為同一年,但這並未損及這部電影劇情佳,畫面美,音樂好的本質。如果說《KANO》媚日,那麼,《賽德克.巴萊》細訴霧社事件,不就是抗日?兩部電影都是描述台灣歷史的一部分,而且都存在著原住民看待外來統治者的觀點。它們只是忠實的表現出來,僅此而已。」這段話寫得真好!

如果看完《KANO》的心得是:「媚日」、「拍給日本人看的」,我還真佩服這位撰文者的史學涵養。
歷史,基本上就是說謊。
戈巴契夫主政,決定高中入學考試廢考歷史,他說:「測驗學生知道多少謊言是沒有意義的。」多偉大的智者啊!光這句話就足以讓他留名青史。

愛爾蘭哲學家Richard Kearney:「一切不曾發生,除非它被記述;任何真實發生的歷史,都必須被人以講述的形式流傳下來。」但是,歷史的詮釋權,壟斷或掌控在誰的手裡?當然是王公貴族將相,簡言之,掌權者也。因此反日也好,媚日也罷,小老百姓真能知道歷史真相?頂多只是被當權者洗腦之後,隨之起舞吧!

KANO》給觀眾的啟示是:歷史的呈現應是多元面向的,決定一個人如何去擷取不同的「歷史事實」的,是「史觀」,不是「意識形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KANO 魏德聖 星橋影城
    全站熱搜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