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0184  

經濟不景氣,年輕人不敢婚、不敢生,深怕一旦跌落子女坑,就爬不出來了;而年逾花甲的長輩,又急切的想當阿公阿媽;二者之間,形成了強烈的、矛盾的對比。

其實祖父母的頭銜,並不見於其它動物,人類也非自始即有。現代人通常都能活到當祖父母的年紀,但過去並非如此;壽命不長的尼安德塔人,年齡很少超過30歲,他們根本享受不到孫輩誕生之樂。

人類從南非猿人、尼安德塔人、克洛曼農人演化到智人(Homo Sapiens),科學家分析了數百位不同時期人類祖先(跨越的年代約300萬年)的牙齒化石後,發現人類是相當晚期才演化出能活到當祖父母的年紀。南猿和尼安德塔人的族群,祖父母是很罕見的;大約到了3萬年前的歐洲智人,祖父母才開始普遍。而智人老者存活率的明顯增加,可能是人類工藝製作技術大躍進的主因。《註一》

人類要活到當祖父母的年紀,才有機會傳承經驗與文化,而3萬年前,正是舊石器時代中期進入後期、工具製作從簡單邁入精緻的年代。換句話說,年長者人數愈多,製作或發明工具能力愈精進。這項研究,印證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句諺語!

敬老尊賢,表示在過去的農業社會,老人與賢達之士的地位是相同的。但時至今日,不少長輩已淪為「顧厝、顧孫、倒垃圾」的「三好」老人。他豐富的經驗,圓融的智慧,年輕人往往視為陳腐保守,甚至嗤之以鼻。
年輕人啊!千萬不要抱著老人只有「三好」的想法,這與人類祖父母的演化是背道而馳的!

註一: 2011/9  Scientific American中文版 《祖父母的演化》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人類的演化
    全站熱搜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