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8126.JPG

想像一個情境:詩人清晨散步林間,遇到分岔路。兩條路同樣是蔓草遮蔽,看不見盡頭。詩人只能二選一,他選擇一條人跡較少的路,一路前去。雖然幻想著那日回頭,再走另一條路,但事實上,路連著路,一路蜿蜒,根本就無法回顧。詩人感嘆,路如人生,漫漫人生之路,不管選擇哪一條,都不能重新來過。

<The Road Not Taken>,是佛洛斯特膾炙人口的一首詩,他藉景寫人生,論述人生顧此失彼的遺憾,以及不能兩全的無奈。「黃葉林深路分歧 / 但憾不能兩路行」,「但留初路他日行 / 唯小路漫延無盡 / 重回原點竟是夢」,多令人感傷啊!
但是讀這首詩,不能停留在字面的閱讀(Read the lines)或字裡行間的閱讀(Read between the lines),要把閱讀的層次提升到文本以外的東西(Reading beyond the lines)。

佛洛斯特說:「生命總是艱難的搖擺在兩種不同力量的激盪處」,又說:「生命之美……就存在於掙扎、變遷與艱難的抉擇之中」。人生無常且多僵局,這是生命的常態;但在不斷的選擇裡,每個人成就了不同的生命風貌。

人生是條不能逆轉的旅程,雖然我們能夠選擇,但選擇連著選擇。開始時我們選擇道路,最後是道路選擇我們,我們只能順其自然往前走。

有選擇,必有遺漏,因此,走過的路和未走的路同樣重要。未走的道路是人生的留白,充滿我們的想像,在困頓的時刻給我們希望與力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未經之路,遺憾嗎?不必。因為「黃葉林深路分歧 / 踏上小徑少人行 / 人生風景自殊異」。換句話說,只要傾聽內心的聲音,忠於自己選擇,勇敢作自己,每個人都可走出一條活路,成就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Ps:<文本即生命:以佛洛斯特『未經之路』的教學為例>。莊坤良。
原文載於<追求創意之樂>:余玉照教授七秩壽慶文集 / 陳東榮主編 / 臺北市:書林,2011.12  p178~198

讀完該篇論文,心有所感,摘其菁華,分享網友。

arrow
arrow

    pietree0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